00656.HK --

中國戰“疫”背後有壹把全球化鑰匙

發佈時間:2020-03-02 作者:admin 來源: 流覽量:

內容轉載自:中國新聞周刊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國家和地區的肆虐泛濫,世界衛生組織已將疫情全球風險級別由此前的"高"上調至"非常高",全球防控形勢不斷升級,正在走向蔓延之勢。

反觀國內,在全球力量的支撐下,中國疫情正得到有利控制。有目共睹,壹批具有全球化能力的中國企業,在本次疫情阻擊戰中脫穎而出,其應急響應效率和組織動員能力讓人印象深刻。

中國戰“疫”背後有壹把全球化鑰匙
復星全球醫療物資調配運輸回國

環球同此涼熱。此前已從全球調運296.3萬件物資回國的復星,今天響應中國政府全球防疫合作的號召,率先向日本支援首批3.6萬件醫療防護物資,啟動抗疫第二階段行動,通過緊急調配全球資源反向馳援海外。而這些物資都是復星在前壹階段馳援國內,從美國、法國、以色列等地籌措的。

在這場全球戰"疫"中,如何看待、評估像復星這樣的全球化企業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中扮演的角色,成了壹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同樣,面對接下來全球化的疫情防控挑戰,作為"疫中人"的我們又該用怎樣的視角去審視?

中國疫情防控離不開全球力量的共同參與

過去壹個階段,發生在中國大地的疫情阻擊戰是壹場與疫魔的極限競速,起跑即沖刺,開戰即決戰。

目前從全國範圍看,絕大多數省份已經連續十多天沒有新增病例,很多地方零增長。武漢市是這次疫情的流行中心,也是最嚴重的地區,目前疫情快速上升的趨勢已經得到遏制,各項病例數據都在下降,表面疫情正得到有利控制。

讓停滯的中國再度流動起來,並不容易。

中國戰“疫”背後有壹把全球化鑰匙
復星醫療集團成建制調動醫護人員、醫療資源支援武漢抗疫壹線

中國戰“疫”背後有壹把全球化鑰匙
截至3月1日,聯手41家企業及社會組織,復星向壹線捐贈105萬余件醫療防護物資、470臺無創呼吸機及1輛負壓救

以上抗疫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重點城市"封城"、重點區域"限行"、各地嚴控春節人口流動聚集、壹線醫護和基層幹部堅守崗位、延遲復工開學等壹系列非常手段。

疫情初期,相比國外部分學者的悲觀論調,國內大眾輿論雖然暫時恐慌,但絲毫不懷疑中國戰勝疫情的能力。畢竟經歷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型肺炎、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大型公共危機事件,中國強大的應急管理能力、完備的社會組織和動員能力都得到有力印證。

這樣的自信不無道理,但也要註意時代的新變化。那就是,在全球經濟體高度融合的今天,面對新冠肺炎這樣具備全球傳染性的高烈度疾病,我們還需要與時俱進重視打通世界的全球化能力。

事實上,從疫情爆發壹開始,大家就意識到,中國的抗疫行動不會是壹個國家的戰鬥,更需要全球力量的參與。

壹方面,這是由病毒極強的傳染性和擴散程度決定的,只有保護中國才能保護世界,這是防治科學;另壹方面,這是由中國在世界產業鏈條中的重要地位決定的,牽壹發而動全身,這是經濟規律。

更現實的要求是,在疫情爆發造成國內醫療物資告急的檔口,在"壹罩難求"的突發時刻,需要有熟悉全球經濟專業分工的力量,去面對醫療資源全球散裝分布的難題,並且快速整合進行精準有效的資源配置,馳援壹線。

大家可能都註意到,中國政府本次組織的抗疫阻擊戰在多個層面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肯定。其原因就在於,中國推出的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應對舉措,很多遠超出《國際衛生條例》要求,最大程度阻止了疫情蔓延境外;同時並舉的是,中國快速發現疫情、分離病毒、測序基因組並立即與世界分享,始終強調要開展國際合作。

全球化企業的全球化能力是國家力量的重要補充

除了國家行為之外,伴隨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中國民營企業,恰恰成為本次疫情中撬動全球資源的有力抓手。在海外物資源源不斷輸如中國的背後,流淌著全球布局的中國民企的汗水。

以復星為例,其在除夕夜啟動全球物資調配計劃的緊急任務。截至截至3月1日,復星已從全球調運回國的物資總量達296.3萬件,包括防護服112萬件、口罩155萬只、護目鏡9.3萬副、醫用手套20萬副,另加470臺呼吸機,絕大部分已運抵中國疫情防控壹線,極大緩解了物資緊缺的抗疫難題。

上述亮眼的數據和效率,得益於復星多年來在海外借道跨境投資和並購形成的產業積累,是復星全球化發展的縮影。相比聯想、TCL等最早壹批"出海"的中國企業,復星在國際化道路上屬於"後起之秀",在全球多個國家實現深度經營,擁有本地的經營團隊,通過全球整合資源,以投資推動產業、補強產業、實現融合發展,價值創造。

中國戰“疫”背後有壹把全球化鑰匙
復星海外企業在社交媒體發起"JiayouWuhan"和"FosunFamily"話題愛心接力

當然,有這樣"全球廣度,中國速度"的民企還有不少,也只有這樣具備全球資源動員能力的市場主體越多,中國應急管理能力的國際化水平和全球化效能方能得到進壹步提升。

值得壹提的是,疫情爆發期間,西方國家也對華進行了大規模的海外援助。其中,出現了"美國到底援助了中國多少物資"這樣壹個小插曲,壹度成了熱搜話題。

中國網民詬病美國官方所稱的"美國協助運送近17.8噸醫療和人道主義捐贈物資",本質上是在美國際組織/協會、當地跨國企業以及華人華僑的捐助行為,與美國政府並無關聯。但在美國的政治環境和經濟結構當中,以私人企業為代表的民間力量,壹直被視為美國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新京報消息,截止2月2日的公開數據顯示,共有188家外資企業累計向國內捐贈物資金額達到10.96億元,惠氏、GE、雅培、微軟、谷歌等組成的"美資企業"陣營排名第壹位。

捐款捐物只是小小縮影,不足過度高歌。但當壹個國家的市場經濟參與主體成長成熟,具備全球競爭和資源調配的強大能力,就能成為國家治理能力體系現代化的有益補充,不僅可以危機自救,關鍵時刻還可以對外輸出,彰顯大國擔當。

看到復星啟動海外反向援助的全球戰"疫"序幕,我們有理由相信,本次疫情展現出來的全球化企業的全球化能力,必然還將在後疫情時間的中國經濟復蘇中,同樣扮演關鍵角色。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前景不會變化。

全球戰"疫"彰顯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評估疫情造成的中長期影響,很多人傾向與2003年的"非典"進行比較。個中最大的變量在於,中國近年來的全球化程度越來越高,融入世界的程度也越來越深。2018年,中國GDP、貿易總額占世界總量的比重分別為15.9%和11.8%,較2003年非典時大幅提高,已然覆蓋全球供應鏈核心節點。

簡而言之,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和世界帶來的經濟影響,較"非典"期間不可同日而語。正如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所說,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已高度融合,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就是世界經濟面臨的挑戰。

正因如此,全球經濟體都在準備承受經濟逆風的壓力,同時也再度出現"逆全球化""供應鏈移出中國"的雜音和非議,最時新的理由無非是"全球化加速了病毒傳播"。

不過不要忘記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記者會上的發言,"這種病毒不分國界,不分種族或民族,也不分壹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或發展水平","現在我們最關註的是(除中國外)世界其他地區正在發生的情況。"

事實證明,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類的共同敵人。

中國戰“疫”背後有壹把全球化鑰匙
復星首批3.6萬件醫療防護物資送抵日本,捐贈寄語"相知無遠近,萬裏尚為鄰"

在全球化的時代,沒有人是獨善其身的旁觀者。當全球經濟面臨出現又壹次重大沖擊,不妨聽聽時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的歷史回音,"在步履蹣跚的世界中,沒有哪個國家可以成為繁榮的綠洲。"

回望甲型H1N1流感疫情、埃博拉疫情等壹系列全球性公共衛生事件,都有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團結協作、守望相助的忙碌身影:醫療技術先進的發達國家投入大量精力研發疫苗,分享壹手信息;發展中國家通過派出醫療隊、捐贈物資盡力馳援;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協會居中協調……

沒有全球化的互聯互通,沒有產業分布的全球布局,就沒有今天各司其職、通力協作的世界格局。

從發動旗下百家企業進行全球大采購,到24小時無時差不間斷的物資配送,再到組建醫療專家團隊"空投"防治壹線,以及今天開始履行世界公民責任進行海外援助……復星的危機表現,證明全球化不是病毒而是解藥。面對全球爆發的病毒疫情,需要更廣泛的全球合作去拆解,全球化的問題要用全球化的手段去解決。

"相知無遠近,萬裏尚為鄰",這是復星援日物資上張貼的慰問寄語,也是對此前世界各國"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溫情回贈。"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是世界公民企業在危機當下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烈認同感。

人類是壹個命運共同體。戰勝關乎各國人民安危的疫病,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