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3000件防护物资怎么把住质量关?

發佈時間:2020-03-16 內容來源於: 流覽量:

因為我自己曾經是個醫生,我很清楚壹旦穿上防護服、戴上口罩,去醫治病人的時候,我們壹定是要百分百相信這套東西的,沒有時間再去想合不合標。

——復星全球醫療物資質量標準守門人張寧華

 

2020年年初,伴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從武漢蔓延至全國,壹場全民參與的疫情防控戰迅速拉開。
當我們凝視風暴本身,總會不可避免地察覺到個體的渺小和無助,然而當我們聚焦到參與抵抗這場風暴的壹個個戰鬥者,卻能從他們身上感受到平凡人迸發出的強大力量。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復星於1月24日啟動全球調配醫療物資馳援疫區計劃,並迅速組建了全球醫療物資調撥工作小組。

 

在BFC的抗疫全球戰時指揮部,復星全球醫療物資調撥小組在加班加點工作,右壹為張寧華
小組的成員來自復星壹家的各個成員企業。從鎖定海外各類供應商的資源,到嚴格按照醫用標準審核擬采購物資;從核定采購物資價格、落實跨境付款,到緊急開辟報關綠色通道;從跟蹤境外物流航班信息,到協調境內清關工作,各條戰線每壹位成員24小時無縫銜接、通力協作,讓從海外23個國家籌措來的醫療物資不斷送達疫區壹線醫護人員的手中。


來自復星醫藥的張寧華,正是這支高速運轉隊伍中的壹員,負責物資標準把控。為了將清關抵港後的醫療物資在第壹時間發往疫區,有壹段時間,張寧華幾乎住在了倉庫,常常是天還沒亮,就能看見他穿著拖鞋披著羽絨外套在倉庫裏忙碌。


盡管這份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推進過程中復雜性和難度系數之高,卻鮮有人知。


2020年3月11日,在連續高強度工作近50天後,上海復星公益基金會對張寧華進行了專訪。


以下是復星基金會和張寧華的對話:


01

“不到兩周,就被拉進八九十個群”

 

Q:

復星基金會:您在復星這次全球抗疫當中,擔任的是什麽角色?


A:

張寧華:標準把控。因為我在復星醫療負責采購,而且我在這麽長的時間裏邊壹直在幫著全醫療集團采購物資,而采購物資最重要的壹件事是標準把控。復星啟動全球醫療物資調配計劃後,最先遇到的難題就是如何界定標準,所以就壹直在尋找這樣壹個人。而我正好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大家順理成章地就碰到了壹起。

 

Q:復星基金會:您之前做了多少年的醫療物資采購工作?
A:張寧華:我本來就是個醫生,所以可以說壹直在這個行業裏邊。到現在也有7、8年了。

 

壹批從法國籌措來的醫療物資抵達祝橋倉庫後,張寧華在嚴格審核物資標準,並與同事交流自己的判斷 Q:復星基金會:1月29日,復星基金會啟動了“抗擊疫肺炎疫情”專項基金,先後有40多家愛心企業和機構參與進來。在整個過程中,關於物資標準的任何問題大家都在找妳。被拉進多少個群,妳記得嗎?


A:張寧華:不到兩周,被拉進了八九十個群,然後只要這些群裏面@到我,我都會第壹時間給到回復。有關於物資標準,基本上就兩大問題,第壹個就是說這個東西符不符合中國的標準和要求;第二個是物資價格是否合理。第壹個問題的話屬於我直接判斷的範圍,我就會給出壹個準確意見,第二個問題我壹般會給出壹個參考意見。

Q:

復星基金會:剛剛說的標準,妳能夠跟描述壹下符合中國的標準是怎樣的嗎?


A:張寧華:中國制定的國標它是可以對照的,首先來講就得弄清楚中國的國標它裏邊有幾個核心的參數,拿這些個核心的參數再去對照歐標和美標的時候,參數重合度極高的就是我們要鎖定的。類似於穿鞋的碼數壹樣,各國度量單位不壹樣,但是可以換算和比照的,就是這個道理。

Q:復星基金會:關於價格上妳是怎麽提供參考標準的?


A:張寧華:主要是參考咱們全球采購價格的均價。困難的地方在於價格是動態變化的,像早期咱們采購N95可能就5塊錢,但是後期采購的話,基本上15塊錢,甚至30塊錢都有;防護服也壹樣,早期采購大概50塊錢,後來80塊錢,160、400塊錢都采過。是看采購的整個市場的變化和供需之間的關系。我會時刻關註後臺數據,這樣在別人來問我的時候,我就能比較準確地報出當下的參考均價到底是多少。

02

 

“即使花再多時間,我也要據理力爭”

 

Q:復星基金會:作為保證質量的守門人,妳覺得工作中的難點和挑戰有哪些?
A:張寧華:難點和挑戰就是要不斷的學習。醫療物資這壹塊,全球最通行的標準是歐標,美國的標準也相對通行。但是除了這兩個標準之外,還有韓國標準、日本標準,然後形形色色的各類標準特別多。第二個就是我們分析完物資的材料之後得到壹個鑒定結果後,還要跟國內的醫院去做分析解釋。因為醫生都很忙,不可能有時間去分辨全球幾十個國家的標準,告訴他們我們的判斷依據,醫護人員才會放心地穿著衣服進入到疫區。

 

Q:復星基金會:這當中有發生過什麽故事嗎?


A:張寧華:有很多。比如疫情發生初期,復星聯合騰訊支援5萬套防護服到武漢去,當時是武漢各級醫療機構防護物資最緊缺的時候。但是物資抵達的第二天,我們就陸續收到很多電話,他說妳們醫療防護服這個不是中國標準,然後我不敢用。


然後我就跟他解釋,我們捐贈的醫療級的和膠條級的防護服,醫療級防護服是符合歐盟標準的;膠條級防護服和國內唯壹的差異就是沒有貼膠條,是完全符合國標的,是不會有問題的。我就說妳不能單純告訴我說這個不能用,而是在大家都在需要的時候,想清楚這個東西該用在怎樣的醫療救治場景。

張寧華確認從美國采購回國的可進隔離區N95口罩的規格


Q:復星基金會:據說在海外鎖定的物資裏面,妳拒絕過很多批,原因是什麽呢?


A:張寧華:確實拒絕過很多次。第壹個階段,就是我們開始介入之後,只要我們看過,工業級的防護服我們肯定是不要的。進入到第二個階段之後,我們認為國內市場上普通N95口罩已經基本上滿足了之後,我們民用級的N95口罩也壹律不要,就只要醫用級的,而且要符合歐盟的醫用標準。隨著疫情發展,僅達到醫療級的防護服我們也不要,只要紅區級的,就是最高規格的符合國標的這些醫用級的口罩、防護服才允許它進來。我們拒絕的單子應該在80%以上,真正進來的大概只出10-20%。

張寧華經手把控過的防護服種類多達50余款

 

Q:復星基金會:從海外籌措的多批物資中,有過保質期或以次充好的情況嗎?


A:張寧華:這種壹般是供應商為了利益有意想賣給妳,但不多。我會在倉庫裏邊幫著大家去確認。像N95口罩普遍的使用期是三年,然後有的口罩都已經到5年,所以說這個東西就要全部要剔出去,不能參與捐贈分配。然後還有壹種是比如說像印度過來的壹批貨,報的是紅區防護服進來的。但是我在現場點貨的時候,就突然發現16000件裏邊只有幾百件是紅區的,其他全是工業級的。對於我們後期的分配上,所以我們就要求連夜立刻把這個物資規格說明改過來,改成多少工業級、多少紅區級,確保咱們捐贈出去的肯定是符合標準的東西。


Q:復星基金會:您覺得在做這個工作上最重要的是什麽?


A:張寧華:我是壹個骨科醫生,做了三年多。因為我自己曾經是個醫生,我很清楚壹旦穿上防護服、戴上口罩,去醫治病人的時候,我們壹定是要百分百相信這套東西的,沒有時間再去想合不合標。所以從我角度來講,我最怕的事情,就是我們因為疏忽大意捐贈了壹些不合標的東西出去,壹旦發生了風險,後果不堪設想,這其實是我最擔心的。所以但凡過我手的不合標的或者存疑的物資,即使要花再多時間,我也要據理力爭,對抗疫壹線的醫護人員來說,質量線就是生命線。

分享
x

抖音二维码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