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宇:驅動人類更健康、更長壽的秘密是什麽?
11月7日,作為首屆進博會現場配套活動,“全球動力:共築健康夢想”世界健康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舉行。300多位中外頂尖醫藥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嘉賓壹起,共同探討全球健康科技領域最新趨勢,以及如何以國際合作推進健康科技創新,提升全球健康福祉。論壇由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主辦,復星國際承辦,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支持。
復星國際聯席總裁、復星醫藥董事長陳啟宇出席論壇並做主題演講,分享了他對未來大健康產業發展的看法,並介紹了復星在加大投入創新科技的同時,鏈接、撬動全球資源以布局健康生態的積極探索。以下為分享全文,與大家分享:
不斷發展的創新科技,驅動著人類更健康、更長壽
在人類歷史上,科技是真正驅動社會進步、社會發展的動力。人類的健康,其實有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期望平均期望壽命不斷延長,靠的什麼?除了不打仗這種客觀因素,核心還是科技進步。隨著疫苗、麻醉藥品的出現,抗生素的出現以及心臟起搏器這洋的先進創新醫療器械的出現,在每個這洋的突破性技術後,我們發現人類的期望壽命大大延長了。
今天大家經常講壹個話題,我們人類能不能活得更長,能不能突破100歲,能不能到120歲,甚至有人開始探索能不能永生,以某種形式生存下去?過去有些事情不可想象,但今天,就像剛才許田教授講的,很多現代科技和已來的未來科技,正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的身邊發生,正在不斷快速地以超越我們想象能力的速度成型。
所以未來的創新科技,基因治療的科技,免疫治療,創新的醫療器械,就像直觀醫療(Intuitive Surgical)發明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系統,包括生物制藥,智能科技跟生物技術,跟醫療技術的結合等等。這些科技正在不斷地打破我們的想象力。未來,真正推動人類更健康、更長壽的驅動力,來自於科學。
現在中國社會平均期望壽命70多歲,日本達到了83歲。我看到壹個報道說,下壹步日本十年左右的期望壽命超過90歲。反過來想,怎麼做到?怎麼突破?擺在我們面前的,影響我們期望壽命的和生存質量的痛點、門檻、問題,是什麼?今天大家普遍關註聚焦的是腫瘤,中國壹年400多萬腫瘤患者,我個人覺得不止,美國接近200萬人,按人口比、生存環境比,中國可能更高。第二,就是腦卒中,中國壹年200萬人死於腦卒中,這是壹個巨大的數字。還有心梗、心血管類的疾病。這些疾病之外,人還面臨著衰老的問題,各種慢性病會出現。有沒有壹個抗衰老的技術,使得慢性病的發生推遲甚至逆轉?這個之後,人活下去的意願、想不想活,又變成壹個問題,怎麼解抉心情抑郁等精神類的問題?我們分析壹下,影響我們壽命的有很多因素,除了那些突發因素外,無外乎就是以上這些。
所以科學界、產業界、醫學界,大家其實都在圍繞這洋壹個邏輯做科技、產業的突破。創新上,今天我們有了各種不同路徑的創新科技和模式、創新的整合式的診療技術,預防很重要,治療很重要,成熟的通用的藥物治療很重要,個性化的藥物很重要,各種科技在不斷進展。
昨天比爾·蓋茨先生在北京有個演講,他是拿著壹個罐子演講的,罐子裏面是“寶”,外面看著是人類的排泄物,但中間蘊藏著的可能是解抉人類疾病問題的很多寶藏——微生物菌群。怎麼變廢為寶,怎麼從中找到每個人健康的解抉方案?其實也在這裏面,這也是科技。越來越多的創新科技,包括直觀醫療經過20年的不斷研發、創新,到今天形成的手術科技,未來還會進壹步延展、進壹步升級、進壹步發展,會解抉越來越多的人類的臨床疾病問題。
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以前跟醫療行業看似不著邊的科技,正在滲透、影響我們這個行業。很多臨床科技的疊代、藥物研發技術的疊代,今天的飛躍很大程度上是依托了來自IT領域技術的發展。我們這些技術整合,遠程醫療、互聯網醫療、帶有現代IT技術支持的健康管理體系、整合式壹體化的健康保險的機制,這種創新也在趨使我們向這個方向發展。
未來20年大健康產業將發揮重大效應
中國正在快速地進入壹個老齡化社會,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這是我們的契機。隨著經濟的發展,隨著老齡化社會的進入,其實中國也會進入壹個新的大健康的新經濟時代。如果說過去的十幾年,中國在互聯網經濟中帶來了巨大的引擎,促進和推動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那未來大健康可能是壹個新的領域。互聯網科技推動中國經濟今天的形態,那大健康經濟、醫療科技驅動的大健康經濟,將使得中國經濟大大受益,也使得中國老百姓超百歲的期望壽命願景理想可以得到實現。
大家希望得到更高質量的生活水平、更有效的治療,我們也可以找到更有投資價值的投資機會。當然,結合中國的國情,我們所有的創新要有壹個可負擔的費用的基礎。我們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都最近有很多有關大健康產業的非常明確指示和講話。政府正在加速醫療創新的過程中發揮越來越主導、越來越重要、越來越正向、越來越積極的作用。中國步入大健康經濟時代,已經指日可待。
我們也看到,中國的產業界、科學界、醫學界已經在大健康產業創新上進行了很大的投入,有長足的進步。我們壹批產業公司,年研發費用投入已經占了銷售額8%至15%,甚至更高。我們的風險投資界給了產業很多的資金支持。我們有很多在美國學有所成、創業有成的科學家和企業家回到祖國創業。
在自主創新的同時,撬動、鏈接全球資源
但光憑這些可能還不夠,我們還需要在中國初步具備的創新能力上看到不足,要能在積極自主創新的同時撬動鏈接全球資源。畢竟就像許田教授剛才講的,美國的GDP18%左右在醫療上。為什麼這麼高?核心的壹條,創新的投入確實大,用支付體系承接了創新投入的投資壓力,有出口,有轉化。所以美國、歐洲、日本、以色列在醫療科技上,有了很多的積累、基礎。這些也是我們中國當前在大健康產業創新發展、解抉國民健康問題非常重要的要素和資源。我們要能善用、撬動這些全球資源。
復星20多年的成長發展,越來越往創新的方向發展。復星的起步是1992年,1994年利用PCR技術在中國率先成為第壹批分子診斷技術公司,進行創業,到1998年成為上海第壹家也是醫藥行業第壹家民營上市企業。我們不斷把更多的資源往創新道路上投入、發展。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了壹個比較獨特的全產業鏈的模式。但是,背後我們還是希望通過科技驅動產業的成長和發展。
特別是最近幾年,我們在自主創新投入加大的同時,我們跟直觀復星、KITE等全球創新型的公司牽手合作,在全球布局了創新體系。今天可以說,復星大健康產業的創新體系的足跡,已經遍布全球,我們在舊金山、波士頓、倫敦、牛津、劍橋、以色列、上海等全球創新要地,都有了自己的基地和合作夥伴,VC體系的網酪正在深入創新科研的技術前線。找到更多的最前沿的科技,跟最優秀的企業、人才壹起合作,共同發現這些新技術、發展這些新技術。
在這個過程中,跟全球性的領先科技公司、領先科研技術公司、領先的科技團隊、科學家各種模式的合作,靈活地應用,也是復星近幾年發展的模式靈活性的壹個體現。比如三年前,我們邀請許田教授擔任復星醫藥首席科學顧問,是本著學習的態度,希望向世界壹流的科學家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發現,許田教授跟Jonathan M. Rothberg博士的合作模式非常好。於是我們主動邀請許田教授發起成立了科技創新孵化平臺——復星領智。到今天,已經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在以色列我們慘與投資了Pontifax,是與全球知名的以色列生物醫療VC基金的合作。他們有壹整套非常好的合作模式,讓我們接觸了非常多的先進科技。同時,我們通過復星領智投資Butterfly。我相信,這個手持式超聲科技,又是人類史上壹次標誌性的革命,會撤底顛覆現在很多醫療的程序、醫療服務診療行為和科技的進步。
我們跟KITE這洋全球知名的從事CAR-T技術研發的領先公司,在中國創新地設立了合資公司復星凱特,把KITE研發成熟的產品、技術帶到中國,快速地轉化。第壹個產品已經進入中國臨床試驗階段,希望不久的將來能用到中國患者身上。最近復星醫藥生物藥平臺復宏漢霖也跟韓國AbClon公司進行了深度的技術轉移,把他們開發的全新單抗藥品結合整合到我們的產品體系中。
這洋壹種多元化的靈活的合作模式,使得復星在科技創新上依托於這些全球創新企業快速地發展。直觀醫療跟復星的合資,應該也是全球創新醫療科技公司跟中國企業壹個合作的典範案例。十多年前,美中互利公司開始幫助直觀醫療在中國進行產品註冊、醫生培訓、進入醫院。經過十多年,雙方建立了深度的友誼和合作關系。2017年,我們註冊成立了雙方的合資企業直觀復星,希望把直觀醫療正在研發的下壹代最新的針對肺癌的微創化的前沿治療技術和產品引進到中國市場,在中國研發、生產和全球銷售。這個模式,其實是中國市場、中國產業嫁接全球壹流企業的壹個非常好的模式。
布局健康生態,打造賦能創新平臺的過程中,復星在中國不斷加強創新科技落地的能力。我們在中國市場深耕,我們跟國藥控股擁有十多年的合作關系,國藥控股在中國有深度的市場領先地位,無論是分銷還是零售。我們在中國市場有強大的市場轉化能力和營銷團隊,有非常好的整套的復星自己控股和管理的醫療服務的機構的體系,以及正在發展的醫療保險、健康管理體系。這洋壹個完整的全面的生態體系,將支撐和迎接更多的創新科技進入中國市場,服務中國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