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宇:“未來診室”要為鄉村醫療做什麽
6月14日北京,為積極響應“健康中國2030”號召,復星基金會在第十屆中國慢病管理大會上,發布了鄉村醫生健康扶貧“未來診室”智慧健康計劃,在現有基礎上加大投入力度,融入先進互聯網+、大數據和AI科技,以實效惠民為前提,打開健康扶貧新格局。
健康扶貧任重而道遠
“健康扶貧”是國家政策扶貧攻堅的“最後壹公裏”。近幾年,我國貧困人口迅速降低,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比例卻不降反升,對健康扶貧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2017年12月,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的指導下,復星基金會啟動了“鄉村醫生健康扶貧項目”,致力於服務中國農村150萬鄉村醫生群體。
截止到2019年4月底,復星的駐點隊員們已走訪575家鄉鎮衛生院,4083個村衛生室;已建立6067份鄉村醫生幫扶檔案;組織38名醫生下鄉義診,為1728人進行義診;發放意外險保單10742份,其中8566份已線上激活;重疾險已承保2200份;已組織村醫培訓超過54場,6089名鄉村醫生參加;已建設智慧衛生室296間,上線大病救助81例。
計劃實施過程中,隊員們了解到基層醫療面臨的諸多困境,醫療設施的效能和便攜性都無法真正支撐壹線村醫展開工作;醫療人員的配置和專業性無法滿足基層百姓的健康管理需求。其實就單純的救助工作,無法解決實質的醫療問題,我們需要壹個更務實且更前沿的解決方案。
“過去下鄉給村民做體檢得帶著五個大箱子,光設備就有三箱。很多村寨只能步行進去,我們就扛著箱子進村,跑壹趟下來要壹個星期左右,耗時又耗力!”雲南省屏邊縣白雲鄉衛生院院長白俊美感嘆道。
在第十屆中國慢病管理大會上,復星國際執行董事、聯席總裁,復星醫藥董事長,復星基金會理事陳啟宇在會上發表了題為“四位壹體智慧扶貧”的主題演講,集中闡釋了“未來診室”智慧健康計劃。
談及何為“四位壹體”,陳啟宇表示,“未來診室”智慧健康計劃將升級壹批智慧衛生室,通過智能便攜醫療設備、人工智能輔助診斷、大數據臨床導航路徑和健康管理師培訓四個方面,從條件允許的貧困鄉村及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開始試點,攜全社會之力,打造可以賦能基層村醫和社區全科醫生的“未來診室”四位壹體解決方案。
他同時透露,預計到2025年,將在全國落成100個未來診室,在各地采取分批分段執行的方式,重點選拔出壹批優秀鄉村醫生,以復星基金會資助其考取健康管理師執照,加入到家庭醫生團隊之中,以夯實慢病管理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國家衛健委大力推進的醫改政策之壹。加速全科醫生人才隊伍的建設,逐步形成以全科醫生為核心的簽約服務隊伍,是近年來基層醫療事業的主要努力方向。緊密貼合“健康中國2030”核心主題,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共享共建、全民健康。
“未來診室”給鄉村醫生與老百姓 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白俊美所在的雲南省屏邊縣以及江城縣成為“未來診室”的首批試點示範縣。
“就診不再需要手工錄入,只需掃壹掃身份證,通過星醫通平臺嫁接區域衛生系統就能為村民自動關聯電子檔案,之後通過掃條形碼直接錄入,每壹項智能設備都能關聯,優化了好多流程,省去了太多的時間了。” 說起如今的變化,她難掩心中的喜悅。
“那麼小的B超,裝到包包裏就帶走了,而且分辨率很高,感覺跟我們衛生院彩超是壹樣的分辨率。”
眼底檢查由於其費用高昂,過去並未在當地普及。“未來診室”所配備的人工智能眼底鏡,免費為村民檢查並上傳結果,短短數十秒就能完成。杏脈科技CEO何川表示“不僅是眼底,醫療影像人工智能的發展將在未來5年類覆蓋80%的病種,每年將為國家降低數百億醫療成本。”
而給馬馬村的村醫駱玉萍帶來最大幫助的,是大數醫達的智能醫生助手。接診時,她只要將口述的癥狀信息輸入系統,系統會自動提示她需要追問的問題,並推薦相應的檢查和化驗項目,給出疾病診療建議。
讓產業鏈為社會作出實質貢獻
陳啟宇表示,“復星的使命是讓全球每個家庭生活更幸福,包括基層百姓。因此,復星堅持‘科創引領’戰略,用互聯網、AI等健康智能科技提升基層的健康管理水平。
我們企業壹直在不斷投身於創新研發,無論是藥物、診療科技,還是互聯網醫療、人工智能等等,這些方面都有很多的探索和深度的布局。同時依托產業體系,培養了壹批優秀的行業領跑者,也是未來診室的核心成員,例如杏脈科技的醫學人工智能,星醫通的基層醫療互聯網+和大數醫達的醫療大數據臨床知識圖譜。
用未來的方式打開健康扶貧新格局,為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為如期達成‘兩不愁三保障’的脫貧目標實實在在出壹份力。”
對話復星國際執行董事、聯席總裁,復星醫藥董事長,復星基金會理事陳啟宇
Q:
醫學界:“未來診室”讓鄉村的老百姓享受到了科技的紅利,復星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自身優勢是什麼?
陳啟宇:首先還是因為企業社會責任。復星集團作為在中國創業發展起來的民營企業,經過多年發展也積累了較好的基礎,有壹定規模,並且我們企業壹直還在從事醫療健康產業。
在履行社會責任,幫扶貧困地區鄉村醫生的過程中,我們也希望把科技元素能夠帶進去。不是簡單的出錢出人,而是更多的還是要創造性地去解決鄉村醫療保障面臨的問題。
我們相信,用科技的方法去扶貧能夠更有效,能夠更加適合鄉村目前的現狀,能夠利用科技減少未來的人工在鄉村醫療衛生中的需要度,而提升已有人員在鄉村醫療衛生中服務的質量和能力。
Q:
醫學界:健康扶貧是否存在痛點和難點?
陳啟宇:首先是可持續性,這件事件可以非常持續地做下去,而不是說僅僅是壹兩年的階段性工作。第二,企業計劃做的和幫扶對象想要的,兩者之間是不是匹配和壹致。不能做表面文章,而是真正能夠解決問題。第三,可持續不是說要壹直在那裏扶貧,而是通過妳的扶貧留下來的是當地真正地自我解決長期的問題。在這個機制上,我覺得還需要探索和完善。
Q:
醫學界:除了公益性與社會責任之外,健康扶貧對企業本身發展是否有幫助?
陳啟宇:當然。從復星的角度來講,本來就是從事醫療健康產業,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夠積累壹定的經驗和知識。這種經驗的積累,這種在缺乏資源、缺乏經費、缺乏合格人力的情況下去實現相對更好的醫療保障的過程中,不得不采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方法去解決問題,也壹定會對我們以後業務上的發展有所啟示和借鑒。
本文首發:醫學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