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芭莎專訪:喬瓦尼•歐祖拉&楊福東帶妳走入日常之外的世界
內容轉載自:時尚芭莎藝術
2019年6月21日,喬瓦尼·歐祖拉&楊福東雙個展在復星藝術中心開幕,兩位藝術家分別以“我若解釋,妳不會懂”和“輕輕的推門而進,或站在原地”兩個兼具神秘與思辨的主題,為觀眾帶來壹場極具解讀空間的展覽。
「 藝術家說,不必要有光 」
在《聖經·舊約》中,上帝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上帝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壹直以來,光都被視為自然的饋贈,光更是藝術被看見的必要因素。
對於攝影師出身的藝術家喬瓦尼·歐祖拉來說,光是他進行藝術創作的材料。歐祖拉的作品表現著光學現象的微妙情緒與物理表征,充滿了對光和色彩的敏銳感知,他善於激發觀者新的感官體驗,為觀者營造獨特的共鳴空間。
喬瓦尼·歐祖拉《無題-度過了壹天-生活#1-7》,棉紙上藝術微噴、鋁塑板、帶框,每幅150×216cm,2016年
在此次展覽中,藝術家根據復星藝術中心空間特別設計,為觀眾打造了日夜共存的奇妙體驗。展覽以日夜變化為線索,隨著展線的深入,展廳的光線也逐漸變暗。跟隨著作品《無題-度過了壹天-生活#1-7》,觀眾也仿佛由日到夜走過了壹天。
對於藝術家而言,這是壹種空間設定:同壹場地被兩種光線效果劃分——幽暗的情境與明朗的光線形成對比。與此同時,這也是壹種時間設定:壹天的時間被濃縮在同壹空間內部。
在缺乏光亮的情況下,黑暗反而成為壹種力量,讓觀眾自省式地觀照作品。“被看見”只是壹種外在形式,“被思考”才是藝術家最終所追求的。
BAZAAR:如何解讀“我若解釋,妳不會懂”這壹與傳統概念正相反的題目?
喬瓦尼·歐祖拉:希望這個展覽能夠推動觀眾向自我發問,通過“我在哪”、“我看到了什麽”、“我的狀態如何”等壹系列問題來強調每個人的自我認知與自我意識。
BAZAAR:為何為展覽設計了如此特別的燈光?
喬瓦尼·歐祖拉:光明和黑暗是光的兩個極點,光線過強的狀態下其實更容易讓人迷失,而黑暗卻會讓人更加關註自身、聚焦自我,用自己的知覺來思考和體驗。希望在黑暗中觀眾可以從內而外地感受作品、融入展覽,甚至成為點亮作品的那束光。
▲「 力量來源於對比沖突 」
在喬瓦尼·歐祖拉的作品中,其實充滿了光明與黑暗、大陸與小島、無限與局促這樣的對比。這位出生於歐洲著名藝術中心佛羅倫薩的藝術家沒有“近水樓臺先得月”地繼承歐洲藝術傳統,而是跑到了遙遠的加那利群島進行藝術創作。
對於喬瓦尼·歐祖拉來說,被藝術包圍甚至成為壹種束縛,小島的離群索居反而帶來了新鮮的風景,讓生活和創作都變得更自由。
在有限的小島上,藝術家開始了無限的探索。沈船碎片、螺旋槳、銹跡斑斑的船鏈、航海地圖,都是小島給予他的財富,喬瓦尼·歐祖拉以理性思考為這些庸常之物註入新能量,為觀者呈現了充滿自我審視的風景。
藝術家在對時間、自然、能量和未知的探尋與反思中,不斷進行自我重建,並試圖探討個體與群體的關系,通過個體與群體的對話來標記歷史。
BAZAAR:類似於中國園林中“窗景”的概念,為何常用窗口的元素為畫面構築另壹層空間?
喬瓦尼·歐祖拉:我所拍攝的環境是壹個類似地堡壹樣的建築,我希望用窗口來表達可能與希望,有限的空間與無限的地平線的對比更能傳遞出壹種力量。
BAZAAR:周遭的環境如何影響妳的創作?
喬瓦尼·歐祖拉:群島遠離歐洲大陸,仿佛世界的盡頭,卻帶來壹種穩定性,海洋未知而無窮無盡,島嶼成為了壹種保護。邊界感創造了更多的沖突,從而形成力量。
BAZAAR:對於此次的《隱形-不可見的沈船》邀請觀眾進行塗鴉工作坊的“在地性”互動有何期待?
喬瓦尼·歐祖拉:我想給大家壹個表達自我的機會,期待看到每個人的想法與表現,在參與中進行新的探討。通過對大眾發出挑戰和提問,我希望能夠激發每個人的自我意識,也希望作品中隱形的科技與強調表現的塗鴉形成對比。
▲「 從沙迦刮來的熱浪 」
跨越6000余公裏,楊福東將沙迦“搬到了”上海,在相對密閉的展廳中,標準的沙漠風景、耳畔回蕩的阿拉伯經文,甚至是大漠孤煙直以及熱浪習習都被復制到上海。受沙迦藝術基金會委托,楊福東為第十壹屆沙迦雙年展特別創作“輕輕的推門而進,或站在原地”8屏影像裝置。
藝術家用20天走遍沙迦的清真寺、沙漠、海岸、港口,捕捉當地的日常生活與人物,以照片和動態影片截屏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展現了多屏構建的美學和不同尋常的詩意。
楊福東凝固的時間影像讓觀眾從習慣的視覺經驗中抽離,其克制的靜幀與詩壹般流淌的影像頗有幾分瑪格南新聞攝影與小津安二郎電影的意味。觀眾得以跟隨藝術家脫離熟悉的語境,以“他者”的眼光看待人類面對不同文化時的碰撞。
BAZAAR:妳怎樣解讀展覽的題目“輕輕的推門而進,或站在原地”?
楊福東:就像壹個背包客來到陌生的地方,會站在大門前猶豫,旅程結束他將自己的體驗通過明信片郵寄給朋友,但是沒有太多的語言,只是通過畫面的呈現讓朋友去構想,因為我們總是沒法說出全部。
BAZAAR:在不同的文化環境創作有何特別體會?
楊福東:中東陌生又遙遠,第壹次在國外拍攝,很希望嘗試去表現不同的世界,沙迦藝術基金會給了我很大的創作自由,我可以無限制地去了解沙迦。在拍攝中有很多不期而遇,比如影片中玩鷹的青年就是在沙漠中偶遇的。
BAZAAR:在拍攝時,妳如何定位與沙迦的關系?
楊福東:我就像壹個保有距離的觀者,希望用紀實的風格呈現凝固的瞬間,用活動影像形成對凝固瞬間的想象。
▲「 將剪輯交給觀眾 」
在8屏影像的包圍中,觀眾很容易感受到壹種強烈的浸沒感,與舒緩的時間線相對立,作品所呈現的空間令人目不暇接。幾乎是每壹秒鐘,觀眾都要為接下來故事的發生作出選擇。
自2006年起,楊福東開始創作這種多屏視頻作品,在敘事上壹改傳統電影的線性敘事,以更加貼近真實的多元視角呈現現實的本來面目。每壹幀畫面都成為了拼湊故事全貌的拼圖碎片。
楊福東並不謀求個人的精神質感透過屏幕成為人們面對當下境遇的引領力量,而將作品的最終解釋權交於觀眾,將故事線索鋪陳於多面屏幕之中,任觀者基於個人理解,尋找、分析和組織屬於自己的敘事,引發觀眾與作品發生對話和思考。
BAZAAR:為什麽選擇黑白影像呈現作品?
楊福東:黑白更加純粹,就像他們的宗教信仰。
BAZAAR:當8屏並置,妳怎樣看待觀眾選擇的觀看方式?
楊福東:作品放在那裏,觀眾會組成自己的拼圖,這要看大家怎麽理解未知的生活。當所有的屏幕呈現在眼前,焦點不可能涵蓋所有,反而形成壹種“余光電影”,通過余光感受視覺畫面,每個人會根據選擇看到自己想看的東西,編織自己的片子,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導演。
▲▲▲正在展出▲▲▲
展覽:“喬瓦尼·歐祖拉&楊福東雙個展”
時間:2019年6月22日-8月18日
地址:復星藝術中心
上海黃浦區中山東二路600號
[編輯、采訪、文/蘆皙][圖片提供/復星藝術中心]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