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宇:科技創新是提升人類健康水平的核心

發佈時間:2019-07-25 內容來源於: 流覽量:

近日,星未來研究院首期大健康創業營開營,來自全球18個國家和地區的48位醫健創業者齊聚外灘金融中心,星未來研究院院長、復星國際聯席總裁、復星醫藥董事長陳啟宇現場分享了醫療健康行業的全球視野及洞見,及未來生物醫藥創新領域的發展趨勢。

 

以下為演講摘要,與大家分享:

 

星未來研究院是壹個圍繞醫健創新創業的投資孵化平臺,依托復星、復星醫藥在醫療健康領域豐厚的產業資源,通過“天使投資+孵化培訓+創業服務”形式,為醫療健康領域創業者提供壹個開放式學習平臺。

 

全球的希望和發展聚焦醫療健康 

 

近期中美貿易戰大背景下,看近十年全球領先的大公司的排名變化以及創業公司的成長變化,互聯網公司不再獨霸天下,任何事情到了壹個頂峰,必然會走向下的階段,傳統的世界500強公司,從石油到零售、到金融再到科技公司,均是如此。未來全球的希望和發展在醫療健康上面,這壹撥醫療大健康的創業者,在未來的三、五、十年,都有機會取得今天所羨慕的互聯網行業創業者的成就。

 

現在流行說企業生態,各個企業在同壹個土壤裏貢獻、吸收養分,那麽生物醫藥企業怎麽做到呢?

還是要靠科技共享,通過與客戶、與用戶的連接來實現。壹個健康的生態,應該是壹個全球供應鏈、壹個體系。以全球供應鏈為例,要去規劃好不同的產業的制造人才,包括供應商、供應鏈、成本優勢以及區位的互補,目前還有很大的調整和完善的空間。

在醫療技術、醫療器械這壹部分,未來的趨勢向前沿技術走,向重大疾病走。要打造醫療健康的生態,必須打通研發的思路和閉環。比如在制藥上,以腫瘤為中心的同時,也要布局CNS和心腦血管,實際上在醫療器械和診斷技術上都是在往同樣壹個方向走,好處就是把壹個疾病,把這個病、患病人群、患病的研究者治療者醫生這個群體都充分的共享和研究透。在這個基礎上,從預防、診斷、治療到康復,構建壹套完善的生態系統,通過技術來打通,或者用研發來打通。

 

 

開放風投觸達全球最前沿創新 

 

醫藥制造是復星在醫療健康產業中最核心、最強的壹塊,這不僅體現在制造、運營的規模體量大,更重要還是在研發創新投入和布局上面。

 

復星全球與六家外部機構合作,內部運營兩家機構,大力投入研發創新和布局。外部合作機構包括牛津、劍橋大學的創新公司,哈佛醫學院基金、伯克利大學化學院,英國上市的風險投資公司艾瑞克斯(Arix Bioscience)等。內部的話,星未來團隊已經組建了四五年了;通過VC,復星未來能做到對全球領先科技有非常早期的、全面的了解,他們也是未來研發的創新源泉和引進最新科技的提前布局。復星近期新投了壹家美國的數字醫療基金,這是參與的第七個全球VC基金,我們參與這些VC基金,是希望了解所有的投資公司,選擇壹些優秀的項目拿到中國來落地,成立中國公司,這個時候可能就變成復星或者復星在中國的基金,去控股或投資中國落地的公司。

 

當然這六七個基金也會在創新和研發上給予很多建議和幫助,在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上,跨國合作成立壹些有影響力的合資公司,怎麽進行落地孵化?

 

這些年復星找到了通往成功的道路,雖然有資源優勢和集團扶持,但是落地孵化比創業更難,因為話語權比較少,我們在與中國藥監系統的溝通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其中包括中國的生物類似藥法規的建立及壹次性的生產系統能不能用在單抗藥物的生產等細節。此外,還有壹個決策程序,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這就意味著有人商量決策,有的時候也是壹種幸福。

 

創業者最大挑戰是孤獨

 

創業者有的時候最大的挑戰就是孤獨,在做決定的時候很難找到人商量,這時候其實是最仿徨的時候。所以,我們這些年不斷的總結怎麽跟獨立創業公司做好服務和溝通,提供好的資源。同時怎麽能夠讓的復星控股的落地孵化項目更成功,讓他們得到壹個更好的平衡,在各種負向與正向因素抵消完了以後,實現更大的正向利益。今天內部孵化的企業復宏漢霖、復創醫藥等都是行業裏面的佼佼者,我們始終邀請全球優秀的創業者加入復星,和我們壹起為人類健康福祉而奮鬥。

 

2019年,星未來研究院依托復星和復星醫藥成立了專註大健康領域的孵投平臺,肩負起了探索前沿創新領域以及公司孵化的責任。第壹期創業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招募了48位醫療健康領域的學員,覆蓋科室20多個,分別來自各個領域,項目階段從成長期到上市公司不等、其中有湖畔大學學員,也有國家特聘專家、孔雀人才、領軍人才等優秀人才。搭建了壹個多層次的資源平臺,這為未來的投資孵化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創業成功回到產品 創新打磨極致好產品

 

創業最後都要歸結到產品上面。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都想過成功以後會怎麽樣,但是他們更多的還是會想到能否做壹些新的產品,能給世界帶來變化。復星想的是今天依賴科技相當大的壹部分人能健康活到120歲,而大健康整個產業鏈,想的是怎麽盡可能實現這件事情。通過醫療技術角度解決直接影響壽命的疾病,再通過作用於人體衰老機制的科技,來延緩機體的老化。

 

美國生物醫藥之所以強勢是因為國策決定了生物醫藥產業作為國家利潤中心的產業布局,已經形成了商保和創新企業之間相互扶持的良性市場,而歐洲卻走了成本中心道路,不斷降價導致產業創新競爭力下降。現在國家鼓勵走創新道路,所以未來中國也壹定是壹個創新利潤中心的模式。所以未來也希望能夠在大健康的創新、創業的道路上能有更多的合作,壹起實現120歲有質量的健康生活這壹目標。

 

養老康復靠科技創新 

 

目前中國市場非常需要康復護理,首先因為社會老齡化問題,加之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其次康復護理有利於術後恢復,讓手術達到最好的效果。關於養老產業方面,上海推出了長護險,現在全國已經有幾十個城市開始在推了,星未來資本投資的福壽康做長護險非常成功,目前中國排前列。長護險的落地對老人的健康問題非常有價值,中國人講孝,老人的健康問題直接關系到每個年輕家庭的幸福。

 

未來在養老康復產業布局上,首先要吃透國家政策,福壽康就是把長護險這個政策的契機用到位。其次,還是要用科技,壹定要用科技競爭,要用技術競爭,這個技術就是客戶的管理,能不能用壹些新的技術、新的裝備、新的反饋機制,來解決人工成本和康復質量的問題。當然這個行業要合規創業,因為長護險要使用醫保資金,必須從壹開始就合規。做創業的時候,特別是在醫療行業創業,涉及到臺帳制的,涉及到政府資源的,必須要清楚,要註意合規性。復星看好這個行業,也會進行長期的布局和支持。

 

慢病管理要結合醫療商業保險  

 

以前大家做慢病管理想的比較多的是賺藥的利潤,都覺得藥的利潤空間比較大。但是我認為慢病管理中不要指望靠藥掙錢,要靠管理掙錢,這就需要回歸到跟醫療商業保險相結合,未來像這樣的保險公司都會開發帶病保險,但也不是無條件,需要對個人健康狀況進行管理,比如壹天走5000步等,很多疾病只要管住嘴、邁開腿就能控制好。而比如腫瘤、癌癥、腦卒中等大病,則需要靠新藥、新技術、新儀器。最後壹類就是特殊疾病,比如中晚期癌癥、遺傳病、器官衰竭等,就需要用更新的技術,如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等,最後治療階段藥的價格可能很高,但是在慢病這個階段,先把藥品的價格降下來才能真正做到病人的管理。

 

醫療保險要與健康管理結合 捆綁模式是未來趨勢

 

醫療保險要與健康管理結合 

 

從2010年開始,我們就探索研究健康保險怎麽弄,因為那個時候國內幾乎沒有,那時候去美國、英國考察壹些公司,當時他們的理念就是保險公司開始收購健康管理公司,通過健康管理公司調查壹些公司員工的生活情況,這個跟保險直接相關,因為生活習慣決定未來的健康狀況,這個也會是未來國內的醫療保險公司、健康保險公司共同走的方向。

 

從保險的角度,通過制定運動標準,可能每天給妳減免費用,壹年下來相當於打折,跟汽車保險很像,事故多少決定影響保費,獎勵機制是壹樣的。

 

 

首先,管理行為習慣是醫療保險很重要的壹個方面,未來醫療保險將會往管理型的方向走。現在這個社會,大家不是沒有錢看病,而是去哪裏看最合適、最快捷,所以首先醫療保險要打通這個管理。

 

 

第二、醫療保險管理每天的健康,要能夠獲得妳每天的信息,這個就是行為獲得、數據獲得。

 

 

第三、醫療保險要走帶病投保,管理好有病的人群。

 

 

第四、醫療保險要互聯網化,現在更多的是投保階段互聯網化,將來肯定理賠等很多方方面面都能快速的實現互聯網化。

 

還有壹個趨勢,或者說是想要做的事,健康保險怎麽家庭化?

其實在國外買保險都是家庭化,復星推出過壹款非常創新的五年期重疾險,在這個基礎上又推出過家庭保。還有很重要的兩個趨勢,壹個是跟醫療機構的捆綁,推出了和睦醫療險,就是保險公司跟和睦家醫院推出的和睦醫療險,件均壹萬五千元,個人所有的門診住院費用都在和睦家包了,跟醫院的捆綁,這個就是走向HMO了,所以醫院包人頭。還有壹個就是跟產品捆綁、跟疾病捆綁,比如復星聯合健康險推出了壹個“乳果愛”產品,就是在乳腺癌的病人中間,根據診斷和治療報告定價,提供萬壹復發的保障,還會推出更多這樣的保險,健康險未來的方向就是要走專業化道路。

創業早期需要聚焦  

 

在醫療行業、創新藥行業,公司智力的大小才是核心要素,如果智力足夠大,三個人也是壹個很大的公司,如果智力不夠大,200個人也沒用。所以說還是要看科技本身,比如個性化的癌癥疫苗、腫瘤疫苗,要看所處領域和項目自身在這個領域中的技術水平、團隊怎麽樣,如果壹開始就是非常全球化的技術,就面向全球,團隊跟投資者的溝通,跟合作夥伴的溝通都很到位的話起點更高。但是,大部分的中國公司在創業早期相對需要聚焦。

 

目前市場環境很好,VC資金充裕,政府願意投科技創新項目,各地開發區提供優惠條件,在上市方面,有科創版,還有香港生物醫藥版,不走紅籌的話,也可以搭建H股架構,有很多的出路。舉個例子,如果妳是壹個前沿的AI個性化癌癥疫苗設計公司,上市的關鍵問題就是怎麽實現壹個壹個有價值的裏程碑。

 

走在前面的創新企業,如果妳走的是獨特的路徑,其他企業還沒有布局,但是將來又有價值的,不愁沒有買家。現在跨國公司也越來越看重中國的市場,即便這個藥只是中國市場的專利,或者中國市場,只要藥好就肯定是有人買的。所以在中國企業中,特別是香港生物醫藥板成立之後,將會是吸引全球大型制藥企業進行收購的標的市場。

 

研發投入需要十年磨壹劍  

 

復星醫藥長期聚焦產業運營,真正開始做藥是2002年,當時我們陸續並購藥友制藥、桂林南藥,萬邦醫藥,並購以後,第壹步改造企業的營銷系統,建立銷售系統,第二步改造企業的研發系統。當時環境下,把產品定位定好,或者自建隊伍,或者通過代理商的系統,通過壹套激勵的機制和管理的機制出去,操作起來相對容易,這也是中國的藥企在過去十幾年成長起來的普遍做法。

 

第二輪改造研發系統,在這個過程中發現,改造研發系統比改造營銷系統更難。壹開始也是內部推,每個企業設研發費用指標,設專利申請數量指標。幾年下來,發現要麽就是這個錢根本就沒放,變成利潤就扣了。要麽就是實際上做了也是無效,因為這個裏面還是涉及到團隊這批人的精英高度,所以,從2007年開始從美國引進團隊來做研發體系的改造、建隊,這麽壹步步走過來。我們找的團隊最後都要做成能夠不斷產出產品的平臺,這個是需要時間積累的,其中包括了復創醫藥和復宏漢霖。今天,復星醫藥在研發上能夠在中國的醫藥企業中排在第壹梯隊,無論是投入的強度還是在研發上,都需要花長期的投入,可以說十年磨壹劍。 

 

未來聚焦新興療法

 

未來的5-10年,復星在藥物上會更聚焦蛋白質藥、大分子蛋白質藥,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等新興療法,比如壹個細胞治療費用三十萬到壹百萬,壹個基因治療藥物可能五六十萬到兩三百萬,這些需要科技驅動。我們有三個路徑,壹是自己的研發團隊自己做;二是快速的摘取,引進幹細胞這種技術;三是BD許可。最終目的首先要獲取中國市場這些高難度的藥物,越多越好。 

 

圍繞疾病,診斷/器械/醫藥/服務形成閉環 

 

投資決策中看數據占的比重肯定很大,但關鍵看是什麽數據。在醫藥行業不同階段的公司看的數據是不壹樣的,從收購角度上,越來越要看產品本身的臨床價值的數據、技術、有效性和臨床階段的數據。當然,如果是壹個已上市的產品,可能主要就是比較數據,與競爭對手的比較數據很重要,所以數據還是要在並購中間占很大權重。另外還要看人,人與人的適配性。

 

我們做每壹個板塊的時候,不是為了協同去做壹個板塊,而是在於這個板塊的項目本身就很好,必須是行業裏領先的角色和地位,如果只是擅長內部協同的話,這個團隊是不行的,要調整、要換。此外,在做好自己行業基礎上,還有壹個橫向的推動機制,比如制藥和分銷之間,與國家有壹個推動機制,比如說制藥和醫藥服務、醫院之間就有壹個采購系統的推動機制。再上層就會有壹個研發的協同推動機制,圍繞壹個疾病,將診斷、器械、醫藥、醫療服務及投資等串起來,形成閉環。

 

結語

 

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都想過成功以後會怎麽樣,但是他們更多的還是會想到能否做壹些新的產品,能給世界帶來變化。復星想的是今天依賴科技相當大的壹部分人能健康活到120歲,而我們大健康整個產業鏈,想的是怎麽盡可能實現這個目標。現在我們國家鼓勵走創新道路,未來我們也希望能夠在大健康的創新、創業的道路上能有更多的合作,壹起實現120歲有質量的健康生活這壹目標。

分享
x

抖音二维码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