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暖心村醫 跨越半個世紀,他背著藥箱穿梭在鄉間村落
贛南日報全媒體記者:郭洪福
圖文:劉慶元
作為壹名村醫,他每遇到鄉親們求醫問藥,抑或其他煩心事,他總是熱情地幫助接濟;在村民眼中,他不僅是治病救人的好村醫,也是知冷知暖的熱心人。他,就是於都縣嶺背鎮小禾溪村鄉村醫生李國泰。
現年73歲的李國泰,自1966年1月始在村裏保健室行醫,壹幹就是半個多世紀。50多年來,李國泰踐行救死扶傷、敬佑生命的初心,守護著壹代又壹代村民的健康,溫暖著村裏村民的心。
今年8月,李國泰獲評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和上海復星公益基金會共同頒布的“健康中國2020十大暖心鄉村醫生”殊榮。近日,他被邀請赴青島出席發布儀式。
萌初心:小小年紀,立誌從醫
時間回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當時的小禾溪村沒有壹個醫生,村民看病得徒步到12裏外的鄉衛生院。目睹如此現狀,不滿15歲的少年李國泰萌生學醫濟世的想法。1964年2月,李國泰經大隊介紹到嶺背衛生院學習中醫結合西醫臨床,1966年1月學成回村開辦保健室,從此開啟漫長的村醫生涯。
業精於勤。李國泰堅持訂閱《赤腳醫生雜誌》《中國鄉村醫生》等近十種醫學報刊。他還利用培訓、會診等機會,與同行交流,鉆研農村各類常見病、多發病治療新技術。
近年來,陸續有外鄉鎮甚至外縣的患者慕名前來就診。前幾年,李國泰還讓子女們教會自己打字制表,使用電腦建起村民電子健康檔案,獨立完成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信息錄入,並開通了支付寶、微信掃碼支付功能,成為全縣鄉村醫生活到老、學到老的典範。
踐初心:有錢沒錢,先來看病
李國泰常對村民說,不管有錢沒錢,都要先來看病。村民歐陽發告訴記者,他們家祖孫四五代人都叫李國泰看病,就是因為他醫德好、醫術精。
能吃藥就不肌註,能肌註就不輸液。李國泰深知村民掙錢不易,總是設身處地替村民著想,堅持開“小處方”,以最少費用給病人看好病。迫於條件限制,對壹些在村衛生所無法診治的病人,李國泰及時上轉鄉鎮衛生院或縣級醫院,從不“拖著治”。對於經濟拮據、賒欠醫藥費的村民,李國泰從不催收;有些賒賬過了壹二十年,他還是按原價收取,甚至不少賒賬最後不了了之,李國泰為此還獲得了“扶貧專業戶”的雅號。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李國泰四個小孩先後讀高中、大學,正是花錢的時候。盡管如此,李國泰依然不向村民催收醫藥費,而是選擇向銀行貸、向親友借。
在平時醫務中,對全村80歲以上老年人及0-6周歲兒童,李國泰分門別類建立健康臺帳,壹人壹檔、壹戶壹策予以特別照護。前年的壹個晚上,時值低溫雨雪天氣,95歲的村民鄧冬秀因患尿瀦留,疼痛難耐。接到電話已是淩晨3點,李國泰叫起妻子,摸黑趕赴病人家中。事後,老人的家屬感慨說,這麽冷的天,沒想到不到20分鐘李醫生就到了。
李國泰的妻子謝觀秀說,她老伴工作起來常常廢寢忘食,只要接到出診電話,二話不說就出發,全然不顧自身年事已高。
面對家人的偶爾埋怨,李國泰安慰說,有人來看病,就是對他的信任。選擇行醫,首先是壹種責任,而不是掙錢致富。
守初心:老驥伏櫪,奮鬥不止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正當同齡人含飴弄孫、安享晚年時,李國泰依然奔走在鄉間村落。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作為家庭醫生團隊成員,李國泰每隔1個月到村小組挨家挨戶進行健康體檢,開展慢性病康復隨訪。
談到堅守在村裏的初衷,謝觀秀說:
這些年,村裏的留守老人越來越多,好多老人需要上門服務。雖然子女們在禾溪埠街上建了新房,但我們壹再推遲入住,壹心守在村裏,就是為應對老年人的不時之需。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李國泰曾經有調鄉衛生院和縣醫院工作的機會,都被他放棄了。有人嘲笑他傻,但李國泰說,雖然去縣鄉工作個人發展空間大,收入也更好,但村裏大人小孩壹有病都習慣找他,他不忍撂挑子走人。
9月2日,李國泰剛從青島回到家,就接到求醫電話。他來不及洗壹把臉,挎起藥箱就出診去了。
載譽歸來的李國泰向記者說:
國家給了我這麽高的榮譽,我應該把工作做得更好才對。有生之年,如果村民還需要我,自己的身體也允許,我就壹定會堅持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