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復星在“雙循環”中育新機
全球智能制造領軍企業愛夫迪(FFT)全球總部最近在嘉定區開工建設,2022年將全部建成。盡管疫情帶來了壹些不確定性,但 “上海速度”的壹路護航,讓這個總投資近50億元的智能制造項目用短短壹年時間,就完成了收購、簽約落戶,正式開工建設。
作為愛夫迪的控股股東,復星集團計劃通過全球總部項目,把愛夫迪打造成為壹流的智能制造集團,盡快對接科創板等資本市場。復星國際聯席董事長汪群斌告訴記者:“我們將發揮全球產業資源優勢,積極響應上海建設100+智能工廠行動方案。”
這是復星集團“危機中育新機”的壹次逆勢出擊。面對“雙循環”的發展新格局,這家土生土長的上海民營企業已形成強勢“創新矩陣”,力爭在未來實現更大發展。
壹次主動而為的投資
“我們應該是嘉定區安亭鎮有史以來最復雜的項目之壹了。”說起愛夫迪落地開工的速度,復星全球合夥人、愛夫迪董事長張良森感觸頗深:面對高壓電纜改道、地下自來水管系統改造等十余個“攔路虎”,嘉定區、安亭鎮設立了專門的溝通機制,每月與愛夫迪團隊舉行項目推進會,實時跟進項目進度,用最快速度推動項目地塊原企業的搬遷和妥善安置,完成消防、環評、用地等壹系列審批許可。
對於企業而言,速度事關“時機”。復星在逆勢中強勢投資,就是希望推動愛夫迪趕上國內外兩個市場新壹輪的投資周期,乘風拓展國內市場,壹方面,疫情緩和後,歐洲全面啟動電動汽車補貼政策;另壹方面,國內主流車企的新壹輪產能投放有望在2021年開始並持續數年。
市場主體的奮力創新和政府部門的優質服務同頻共振,讓好項目在上海跑出了加速度。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吳金城表示,上海支持愛夫迪對接100+智能工廠行動方案,服務不少於10家智能工廠和1-2家標桿性智能工廠,把戴姆勒、寶馬等世界壹流車企智能制造的標準和經驗引入中國。在打造智能化管理服務新優勢、產業應用場景新樣板、國內國際雙循環鏈接新通道上,與復星和愛夫迪共同努力,為上海產業經濟穩增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以愛夫迪全球總部為契機,復星還將在智能制造領域繼續補強上下遊相關產業鏈條,有力推動上海智能制造發展,為打響“上海制造”品牌貢獻重要力量。
壹批落地生根的項目
生物醫藥是上海重點發展的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壹,復星的“創新矩陣”裏同樣有壹支實力強勁的隊伍——復星醫藥以上海為大本營加快布局,單克隆抗體、手術機器人、CAR-T細胞治療、幹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等壹批具有國際國內領先水平的生物醫藥創新項目,也以這座城市為中心落地生根。
今年3月底,作為復星醫藥旗下創新生物制藥平臺,復宏漢霖發布公告稱,計劃申請在科創板上市,募資40億元用於生物類似藥及創新藥研發、生物醫藥產業化基地等項目。打通資本市場的路徑,上海集聚的金融資源正在為更多原創新藥積極賦能。
記者了解到,復宏漢霖前瞻布局了壹個多元化、高質量的產品管線,涵蓋20多種創新單克隆抗體。截至目前,已推出兩個產品——首個國產生物類似藥漢利康(利妥昔單抗)及首個獲歐盟批準的“中國籍”單抗生物類似藥HLX02(曲妥珠單抗)。其中,HLX02有望今年在國內上市,成為首個在中國獲批上市的國產曲妥珠單抗,為HER2陽性乳腺癌和胃癌患者帶來更多治療選擇。
壹個促進發展的平臺
科創板、進博會……復星借助上海這個大平臺,持續提升全球產業、資源、品牌的整合能力。進博會作為世界上第壹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已成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的重要窗口。對於復星而言,連續參展就是最好的“實戰”。
這是壹組實打實的數據:第二屆進博會期間,復星收獲的意向采購簽約量大幅增長,總共29場現場意向簽約,其中健康展臺46家簽約,復星旅文展臺3家簽約,客戶遍及北京、上海、重慶、雲南、湖南、陜西等10多個省區市。
兩屆進博會期間,復星直接或間接帶來了壹批 “網紅產品”,包括持續受追捧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新晉網紅植發手術輔助機器人、醫療展區唯壹壹輛真車——腦卒中急救車、中國區域首發的法國健康食品百年品牌St Hubert。
這些產品熱度不減,好口碑直接轉化為好銷售。以帶來“網紅”機器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直觀醫療公司為例,其作為復星的海外合作夥伴,已連續兩屆參與進博會,對直觀醫療產品和技術在中國市場的業務拓展、技術引進起到了極大促進作用。
今年,復星將進壹步加大第三屆進博會的參展力度,以更高的參展目標、更高的參展標準,集結復星海外的好品牌、好產品以及合作夥伴,精心策劃參展內容,積極籌備高水準論壇,註重線下線上結合、場內場外互動,助力放大進博會國際采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四大平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