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當下 承載文化 | 復星基金會ANNEX流動藝術空間主題抗疫展開幕

發佈時間:2020-05-29 內容來源於: 流覽量:

2020春節前夕,壹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原本的生活節奏,幾乎所有人都被這次疫情卷入其中。從武漢到海外,從壹線醫務工作人員到身邊每壹個普通人,都在被影響、被考驗。脆弱與勇敢,擔憂與愛,都在這個特殊時期清晰而完整地呈現出來。

 

5月28日,在位於BFC外灘金融中心的ANNEX流動藝術空間,上海復星公益基金會(以下簡稱“復星基金會”)特別推出“One Fosun One World 復星戰疫”展覽,展示在這條抗疫接力線上,壹個個感動的瞬間,記錄下這120天的真實經歷,書寫壹個企業的責任與擔當。讓觀者在親歷這段歷史的同時,也對真實生活帶來全新的思考。

 

六大主題

還原最真實的經歷

整個展廳呈中心向四周放射狀,分為6個主題,觀眾可以依據凝聚、足跡、逆行、群力、生機、映像的邏輯穿過壹個個主題鮮明的作品區塊。


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總有人用平凡成就偉大。日常生活中,他們是再平凡不過的普通人,但這些普通人在抗疫戰場上卻是壹顆顆“螺絲釘”。就是這些“螺絲釘”,正在鑄起疫情防控的生命線。


在“逆行”主題展區,邀請到三位年輕藝術家、插畫師用波普藝術的方式演繹三位平民英雄代表——50多歲的大貨車女司機謝琳,兩次900公裏星夜馳援雷神山;給火神山醫護人員殺魚做飯的全能誌願者楊傑,螞蟻式搬家運送物資、通宵安裝15臺呼吸機;從徐州馳援武漢的呼吸科專家賈曉民,3國4家醫院零時差高效問答推廣中國抗疫經驗。當疫情突然降臨,無數像謝琳、楊傑、賈曉民這樣普通人的堅守,讓人們在這特殊時期倍加感到愛與溫暖。藝術家通過數字化創作,配以鮮明色彩,最終以油畫布噴繪展示,用藝術化的方式展現對於“逆行者”的尊敬。

隨著武漢全面解封,國內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大眾生活重新步入正軌,在“生機”主題的展區內,著名插畫師Tango無償繪制“湖北疫後重振”主視覺,小小的行李箱裝的是想去的遠方,踏上行程的人看到的將是壹片生機盎然的未來。壹個個送至湖北壹線務工人員手中的健康安心包實用又溫暖。

在“群力”主題展區的是壹幅色彩明亮的畫作,插畫以各國捐贈箱貼為背景,站在物資箱前的是壹位位手拿醫療物資和感謝信的醫務工作者,有意大利撒丁島的的喬瓦尼醫生、德國ASB的護理人員瓦妮莎·雷夫……每壹個暖心的故事、鮮活的人物都在這幅2.06*2.8米的畫布上生動呈現。

“凝聚”主題是壹面數字墻,展示了復星自2020年1月24日成立“復星抗擊新冠肺炎全球戰時指揮部”以來的重大節點和捐贈數據。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親自上陣指揮,啟動全球調配醫療物資計劃,復星基金會為此專門設立“抗擊新型肺炎疫情專項基金”。復星通過覆蓋23個國家的全球采購網絡,第壹時間捐贈中國抗疫壹線。截止5月初,復星基金會已聯合80家愛心企業、個人及社會組織,馳援近千萬件醫療物資至國內28個省市區及全球19個疫情發展迅速的國家。

除了物資馳援,復星醫療在湖北前線戰鬥的醫護人員超過240名,復星旗下武漢濟和醫院成功實現病愈出院515名,死亡率0,醫護人員感染率0。
沒有壹段歷史能重新來過,只有這段歷史我們共同經歷。最後壹面展墻的主題是“映像”,這段歷史的每壹個畫面、每壹個感動瞬間都通過媒體真實記錄。


復星國際高級副總裁、復星基金會理事長李海峰表示:


“我們希望通過‘One Fosun One World復星抗疫’的展覽,記錄下復星這120天的真實經歷,書寫壹個企業的責任與擔當。‘相知無遠近,萬裏尚為鄰’,復星始終秉持著人文關懷的理念馳援抗疫壹線,感謝每壹位愛心合作夥伴,相信在全人類共同努力下,終究能戰勝疫情,到時候大家都能走上街頭深情相擁。”

 

ANNEX項目空間

聚集了外灘的“厚度”


“如果說外灘像壹條河,那麽BFC就是壹座有厚度的湖泊,把整個外灘的金融、藝術、時尚、生活元素完美聚集。”復星國際董事長、復星基金會創始人郭廣昌曾經這樣形容BFC。文化與藝術的匯聚讓BFC賦予了外灘新的時代意義,積澱新文化的精神土層,給歷史留下屬於這個時代的文化遺產。


首先是藝術的厚度。


ANNEX項目空間位於BFC外灘金融中心的S1辦公樓大堂,由復星基金會發起與管理,作為流動藝術展示空間,旨在在利用公共空間不定期呈現中國與國際當代藝術家項目。 這是繼聯合復星藝術中心“數字空中花園”、紐約28 Liberty和三亞•亞特蘭蒂斯等重大項目之後,復星基金會對於“公共性藝術”的再次嘗試和努力,藉此支持與鼓勵藝術家創作出具有實驗性和先鋒性的特定作品,積極介入公共空間,並走向大眾。 復星基金會ANNEX項目空間,復星藝術中心,以及即將於BFC外灘金融中心落成的眾多公共藝術項目將共同完成BFC外灘金融中心作為“公共藝術園區”的重要壹環,為BFC外灘金融中心、外灘、上海、全國乃至世界觀眾提供欣賞和理解當代藝術的直觀經驗,實現公共空間即是藝術教育的公益願景。
Annex項目空間承載的文化精神也是外灘延展的厚度。


上海濃縮了百年中國的歷史,外灘壹直作為上海的象征出現在世人面前,它向世人充分展示了將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有機揉合、創新、發展的卓越能力。Annex項目空間為“與歷史、與藝術、與公民理念相遇”的文化土層提供了更大的培育空間。


在過去的2019年,復星基金會ANNEX項目空間共特別舉辦了四個展覽,通過公共空間呈現來自中國與世界的眾多藝術家項目,展現了國內外文化充滿年輕活力和創造力的面貌。“ANNEX-藝術高校”項目關註反映當代生活的藝術創作,體現生活場景的廣泛運用,展現關於當代藝術生活的思考;“無效兌換”展中的《生活回響》系列裝置,展現了詩意的生活態度;《I Exist as known by the other》是壹個關於物品與個人情感的自我外化;“演化 - 新界”:法國奧普萊獎中國特展是復星基金會ANNEX項目空間放眼於國際,搭建國際文化交流的紐帶。


在未來,復星基金會將對Annex項目空間進壹步的規劃,復星基金會及復星藝術中心主席王津元女士表示:


“在未來,我們將秉承實現公共空間即是藝術教育的公益願景, ANNEX項目空間將繼續為中國與國際新生代藝術家提供實驗場所,支持與鼓勵年輕藝術家進行創作,積極介入公共空間,並走向大眾。”


該展覽將持續至2020年8月9日。

分享
x

抖音二维码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