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廣昌在亞布力再談“信心”

發佈時間:2017-02-09 內容來源於: 流覽量:

2月8日晚間,在2017亞布力年會開幕主題論壇“創新實現轉型”上,中國並購公會創始會長王巍,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寬頻資本董事長田溯寧、華泰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梓木,高瓴資本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磊等人就企業家精神與創新進行了深入討論。

 

經濟轉型是從高速到中速,從出口到消費,從粗放到精細,從模仿到創新。如何以創新促進轉型,成為中國經濟當前所面臨的最大問題。

 

以下是主持人和郭廣昌的對話內容:

 

主持人王巍:應該說廣昌是亞布力論壇中的領軍人物,從第二屆、第三屆開始,廣昌每次來就挑起一次爭論。當時我們很清楚,從專注還是分散那撥開始,很多人學習廣昌的模式,從做實業開始做投資。他現在是帶領中國企業最重要的標杆人物,帶領中國企業家走入全球。所以今年,不知道廣昌又給我們帶來哪些新的感受和體會?在全球化路上又有哪些新的思路?

 

郭廣昌:今天的話題我聽了以後有幾個結論性的。一是,李彥宏同學剛剛提到現在是一個人工智慧的時代,技術發展速度特別快;第二,從投資的角度,我們關注是一個低利率週期結束的時代;第三,這是一個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相交織的時代。所以我有一個不確定是肯定的結論——不確定性的波動性可能比任何時候都要大。那對復星這樣一個植根中國、全球化佈局的企業,我們應該怎麼做?這幾年我們思索出了一個結論,包括:

 

第一,聚焦。復星現在很明確要聚焦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大健康”,包括我們的健康保險、蜂巢城市,都要聚焦在“大健康”上。

 

所以我們在國內的復星聯合健康保險也已經正式開業,當然我們不可能讓保險變成第二個“平安”,但我們一定要在健康保險上做出特色。

 

而同樣復星的蜂巢城市,也是緊緊圍繞我們已有的養老、醫療來發展,我們把這個產業鏈打通,提供更加便捷的產品。

 

第二,加大研發。2016年以來,我在公司裏談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研發投入、創新發展。比如我們的復星醫藥,八年前佈局的中國、美國聯動研發體系的成果已初步顯現;現在我們的目標是要成為大健康領域的“華為”,所以未來幾年我們都要持續加大在研發上的投入。同樣,我們還要牢牢盯住VC投資、有創新性的研發專案,圍繞“健康、快樂和富足”來實現“精准VC”,要打造復星在全球的創新、研發體系。

 

第三,在全球化上,我們要更深入、更當地化,復星正在全球的主要經濟體裏佈局和建設本地化團隊。這個團隊不是說我們從中國把人派過去,而是與當地有10到20年經驗、非常深入某個行業、產業的團隊合作。而且復星一定要處於控股地位,並拿復星的全球資金和他們配套。

 

以前大家都在說復星存在諸如多元化等很多問題,但現在我們提的更多是要更專注、更深入、更本地化、更打通產業鏈,復星正在往這個方向快速走著。我感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大波動的情況下抓住機會、才能活下去。

 

主持人王巍:我想在座這幾位企業家都是具有全球觀、能看到大格局的。那我想問問你們,怎麼看“一帶一路”?怎麼看新的美國政府?在新的世界格局變化裏,你怎麼來判斷未來的世界?

 

郭廣昌:我覺得首先現在世界出現反全球化的觀點是很正常的。其原因講到底就是他們普遍有個共識:全球化帶來的中國得利更多。但我覺得,實際上他們也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得利者。所以我覺得馬雲在達沃斯說的蠻好,其實美國在全球化當中也賺了很多錢,但是問題這些公司賺了錢以後,被美國政府打仗打掉了。另外一個原因,客觀的說在中國進入WTO、全球化的過程中,全球企業是低估了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尤其是低估了中國民營企業的學習能力,他們沒有想到中國在全球化過程當中能夠有這麼快的崛起。

 

當然,我覺得如果把全球看成一個大家庭的話,還應該是有序。現在有點失序,大家還需要重新磨合,重新回到全球化共同發展的平衡狀態。

 

那對中國來說,我覺得無論是中國政府還是企業,非常明顯的一點就是繼續堅持全球化開放,這對我們是有好處的。首先,就像習總書記說的,中國有巨大的市場,中國的發展充滿潛力和機會。我們依託這樣,可以獲得全球共融的發展空間。其次,現在海外許多國家對中國企業是非常開放,比如復星擁有著占葡萄牙三分之一市場份額的保險公司、德國220年曆史的私人銀行。所以如果我們希望有一個全球開放的市場,那道先也要有能力讓全球認為中國是願意去參與全球發展的。而且,我們現在的企業也有能力,尤其是十足的學習能力去參與全球競爭,在開放的過程當中我們的競爭是不弱的。我們應當有這份自信、胸懷,這對中國經濟、中國企業的發展都將有利。

 

以上,就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思考。謝謝。

 

再看看其他嘉賓的分享:

 

在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正如當時論壇理事長陳東升所說,“率先模仿就是創新”。我們也深知這並不是一條可以“一直走到底”的道路。“必須得結合中國的環境、條件的變化,結合新技術的運用不斷改造與本土化,從模仿式創新進入到集成式創新。”華泰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梓木如是說。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通過模仿與改良舊產品,進而利用市場在時空上的不均衡來實現套利的空間越來越小。所以,從這個意義上看,與其說是“經濟轉型”,不如說“經濟被迫轉型”來得更加準確。那麼,在大環境的外力壓迫之下,中國經濟的轉型究竟要如何實現呢?

 

從宏觀層面上看,所謂的“產業結構升級”、“增長模式轉型”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導與支持;而從微觀層面上看,企業與企業家的力量與所能做出的貢獻不容小覷。企業家是創新的主角,他們對新技術與新產品的好奇、關注和實踐,是推動創新、升級與轉型的根本動力。

 

企業家推動轉型是一個從0到1的過程。打破舊均衡,創造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以新市場覆蓋舊市場,從’0’的紅海躍入’1’的藍海。然而,正是這個從0到1的過程,往往卻是一道讓人難以逾越的鴻溝。

 

企業家究竟要如何實現創新,如何實現從0到1的飛躍,如何以企業家精神與現實的實踐推動整個經濟轉型?這是2017年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年會的主題,更是當今中國一批優秀企業家所關注與思考的核心。這個問題的復雜性使得無人能夠“一言以蔽之”,但也正因如此,不同企業家立足於自身行業所產生的思考,以及這些思考所碰撞產生的火花,才更值得我們去關注與反思。

 

我們必須承認,在當今這個時代,一談到創新最容易讓人聯想到的便是“互聯網”。作為互聯網領域首屈一指的大咖,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近幾年一直不停地在強調“互聯網的三個階段”。他將互聯網的發展與演變劃分成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與未來的人工智慧時代。在李彥宏眼中,我們正身處於移動互聯網向人工智慧時代轉變的轉捩點上。

 

不言而喻地,李彥宏的創新想像,一定會以人工智慧為方向。“在未來,人不僅能夠與電腦、與任何一個物聯網,更重要的是能夠讓這種交互變得更加自然。”李彥宏說,“這就需要用自然語言跟它交互。”他以健康產業為例,提出在未來人類可以用人工智能的診療系統幫助醫生進行診斷,通過幾個自然語言就能判別病況,從而實現所謂的“精准醫療”。

 

李彥宏在一個方興未艾的新產業中思考創新,這似乎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那麼我們不禁想問,相比之下傳統產業的創新是否就較為困難呢?對此王梓木給出了他的回答:“不!傳統行業創新的機會更多!”那麼,保險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呢?是“傳統的東西對互聯網適應好運用的挑戰越來越大。”王梓木道,“所以我們只能在’+互聯網’上卯足勁。”

 

不過,寬頻資本董事長田溯寧也說出來他在這個問題上的興奮與擔憂:“我們都知道未來每個行業都要“互聯網化”,但是這條路徑到底是怎麼走?我感覺探索還沒有答案。”田溯寧坦言對此他“特別焦慮”,一方面固然是害怕自己淪為一個“佈道者”,不但沒能抓住產業本身反而還淪為產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則是出於對企業員工的責任心,希望能夠帶領他們在正確的道路上前行。

 

田溯寧這種對企業員工的關懷與責任心,不僅是企業家精神的一部分,更是能夠間接地推動企業的改變與創新。在員工與創新這個角度上,王梓木則是提出,作為企業家“要敢於肯定和支持你企業創新的人才和氛圍。”

 

然而,要回答企業家如何推動創新這個問題,還有一個不可或缺的角度,那便是“投資人視角”。對於投資人而言,到底什麼樣的企業最能獲得欣賞,什麼樣的創新最能得到青睞?高瓴資本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磊提出了他的兩點標準。在張磊看來,首先最重要的是“格局觀”,尤其是“當所謂取巧式的商業模式創新基本走到盡頭以後”;其次是“執行力”,只有具備強大執行力的企業,才能夠“真正進入深層次的思考,去改變原本的管理模式。”

 

如何實現企業家創新?企業家創新如何推動經濟轉型?轉型後的經濟將會去向何方?這三個“大哉問”成為了2017亞布力年會最為核心的思想。我們讓國內外一百多位企業家共聚一堂,並非為了能夠給這些“大哉問”找到一個確定的答案。相反地,我們希望通過這一次次的思想碰撞,激發更多的靈感,產生更多的問題,同時也能夠引起更多的反思。

 

這是我們的目的,卻也是我們的初衷。

分享
x

抖音二维码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