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8000公裏 復星與3國4家醫院的零時差問答
“無負壓區該使用什麽樣的空氣過濾系統?”葡萄牙醫生發問。
“我所知道的空氣過濾系統含有新風系統,就可以用。如果空氣要在每個房間內循環就不能使用。”來自復星的呼吸科專家回復。
記者從復星集團獲悉,進入3月份以來,國外的醫院正在通過互聯網的線上溝通平臺,學習中國防疫的經驗。
1 最初的“連線”
3月4號,復星葡萄牙團隊拉了壹個釘釘群,組了個電話會。
Luz Saúde光明醫療 CEO Isabel Vaz在電話裏問,中國有沒有壹些經驗,復星有沒有壹些經驗可以寫給他們,甚至於寫成中文都沒事,他們可以找工具,找人去做翻譯。
Luz Saúde光明醫療是復星旗下葡萄牙領先的私人醫療服務供應商醫院。隨著疫情發展,Luz Saúde光明醫療開始提供61個住院床位,其中30個帶有創呼吸機設備,另提供兒科、婦科、手術室、CAT、MRI等壹系列醫療設備,開設Line Luz Saúde 光明醫療24,為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提供電話問診服務,也開設了完備的後續視頻遠程診療中心。
受葡萄牙衛生部請求,Luz Saúde光明醫療成了收治新冠病人定點醫院。“聽上去語氣很著急”。復星醫療集團運營總監鄔丹回憶起那次電話會。
接應問題作答的是賈曉民,復星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家組組長。隨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任徐礦總醫院呼吸內科學科帶頭人、復星呼吸專科聯盟主任委員的賈曉民,義無反顧從徐州馳援武漢,並壹直駐紮武漢濟和醫院奮戰。
賈曉民馳援的武漢濟和醫院,是此次復星壹線抗疫的正面戰場,也是復星全球抗疫物資馳援武漢的調配樞紐。從1月23日武漢封城開始,直至3月25日醫護人員全部安全撤離,63天抗疫,武漢濟和醫院治愈515人、患者病死率0,醫護感染率0。
3月5號,葡萄牙疫情剛剛開始攀升的時候,賈曉民還在武漢,和復星抗擊新冠疫情的前線指揮部成員住在壹個公寓裏。當天,前線指揮部召開了壹個準備會,討論海外新冠肺炎蔓延下,葡萄牙醫院Luz Saúde光明醫療的應對。
賈曉民成了復星回答海外醫生提問的“發言人”。壹開始,中國這邊對對方需求了解不多,賈曉民說剛開始自己心裏也沒數。醫院那邊,提出要對醫務人員做防護。復星也就單方面輸出防止醫護感染的內容,比較泛泛的,也不知道對方有什麽具體問題。
海外醫生Whatsapp用得多,和他們的溝通在那個群裏。但群建了1周多,沒有具體問題過來。
2 跨越時差的高效問答
3月25日,復星醫療隊從武漢安全撤離。賈曉民在的微信群,葡萄牙的醫生開始咨詢空氣過濾系統怎麽用。鄔丹翻譯成中文問賈曉民。
賈曉民根據自己的經驗,在群裏隨即回答,含有新風系統的過濾系統就可以用,謹慎考慮,又到網上看了江蘇省相關文件、中國疾控中心消毒首席專家的回復,說新風系統可以用,如果用老式中央空調,壹個醫院都會全部感染。
最後這個回答整合好,給到鄔丹,鄔丹翻譯成英文,連同問題整理到壹個PDF,復星葡萄牙團隊再轉到Whatsapp群。
“Tough times... your help and knowledge are key for us. Thank you so much.”得到回答的葡萄牙醫生很感謝。信息不互通、文化有差異,這樣的“搬運法”反而讓戰時溝通順了。
3月27號,第二個問題又來了。這次是臨床問題。賈曉民也從武漢到了徐州的安全隔離點。抗疫不怕,在隔離點隔離,煩悶壞了。提問壹來,賈曉民來了精神。
“我想向我的中國朋友詢問關於拔管方面的制度流程,以避免氣溶膠感染。此外,您能分享使用氯喹預防疾病的經驗嗎?先表示感謝。”
賈曉民回想起,武漢的壹線抗疫,很快就做了細分。壹般病患大多是低血氧癥,就用吸氧治療。壹旦遇到要插管拔管的危重病人,都會轉入ICU病房,由重癥監護室、麻醉科醫生組成的插管小組,專門診治。
因為沒有實際接觸ICU病人,賈曉民立馬問了武漢重癥醫院的同事,又上網找資料,查到中華醫學會組織的麻醉分會,形成了問答,非常適合海外醫生的這個問題,對外科醫生如何防護、麻醉插管如何防護,都有非常細致的操作指導。還有《新型冠狀病毒診療指南》,已經更新到了第七版,沈澱了幾十個專家的意見。
賈曉民把這些匯總起來,壹並給到鄔丹。
其中提到最重要的壹條,氣管插管、拔管,做氣管鏡,都需要戴以上這種負壓頭罩。
而對於不能回答的氯喹,壹種抗瘧藥的使用。賈曉民也很坦誠地說,我們沒有用過氯喹,沒有這方面經驗。
3 和中國的在線交流 英國醫院加入
3月14號,英國疫情升級,當日確診感染人數突破1000人,截至3月31號,已累計確診感染人數17000余人,醫護情況也不容樂觀。
3月22號, 復星狼隊所在的英國狼郡壹家定點診療醫院及考文垂壹家醫院也加入進來,Whatsapp群集結了英法葡3國4家醫院的13名醫生。現在群裏每天都會有壹些學術交流,臨床操作、器械及耗材的使用,事無巨細討論。
對接英國醫院的工作小群也建立起來。鄔丹把整理好的問答,發到這個群裏。復星倫敦辦的吳晨再給到需要解答問題的醫院。壹點壹點,事情在發生變化。信任開始在復星和海外醫院之間建立。
4 把中國經驗和復星經驗匯編成冊
把防疫經驗匯集起來,鄔丹認為這是很有意義的事。
隨著專家經驗不斷匯總到網上,鄔丹把這些內容匯編起來,做成了小冊子,他把這個稱為“中國經驗”。
後來復星與海外醫院交流群裏信息越來越多,臨床問題由賈曉民回復,防護耗材問題,佛山禪城中心醫院胡航院長團隊做了《抗擊新冠肺炎醫療耗材》操作指引中英文雙語版,武漢濟和也分享了經驗,鄔丹又做了二次整理,放到冊子第二部分,叫做“復星經驗”。前後兩部分,這個26頁的小冊子逐漸豐富起來。
對他而言,匯編是很自然的事。戰時每個人都想查缺補漏做點事。
空間不能移動,就用時間換空間。借著時差,睜眼就能看到海外的問題,回答好、傳過去,對方又是睜眼就能得到回復。似乎效率在這樣的全球化運作中無形提升了。
“個人是微弱的光,但也想能照亮壹點是壹點。”鄔丹說。
如今,復星和海外醫院在線交流的匯編手冊還在增補。
3月30日,英國的吳晨傳來消息。英國醫院有三個科室,想要和中國醫院壹對壹交流。事件在推進中。復星作為全球化企業搭建的平臺,把中國和海外醫院的距離,拉得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