瞞著家人奔武漢 這群司機保住900公裏生命線
86萬件防護服,110萬只口罩,6萬副護目鏡,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復星在全球調配的物資源源不斷地空運回國,再轉運送往疫情防控第壹線。
截至2月16日零點,復星已在全球調配總計202萬件醫療防護物資。其中相當大壹部分物資通過復星旗下的集采供應鏈平臺——信泰雲鏈,被送往疫情防控重點地區——武漢。
受疫情影響,上海至湖北的航班取消,而鐵路和水路運輸也均不能保障運抵時間。於是,“上海-武漢”這900多公裏的公路貨運線路無疑成為了向壹線運送醫療物資的“生命線”。
自1月28日淩晨開始,復星派出了壹批又壹批司機,他們駕駛著滿載著醫療物資的大型貨運車,緊急穿梭於900公裏“生命線”上,成為了“生命線”上飛馳的“守護者”。
他們中,有首批前往武漢運輸物資的楊寅璋、顧雲龍,有喝了8包速溶咖啡連夜運貨的50歲司機大姐謝琳,也有瞞著父母妻兒前往武漢雷神山的李加權。
900公裏星夜馳援,每壹個運輸醫療物資的“守護者”們都知道:早壹些到武漢,就能多救壹些人!
招募信息掛出2天後,李加權瞞著家人去了武漢
招募司機送壹批醫療物資去武漢雷神山醫院的信息在車隊裏掛了2天了,然而,開大貨車的司機們有的還沒復工、有的往疫情嚴重地區送過物資後便被隔離了、也有的則是心懷忐忑不敢接下前往疫情嚴重地區的重任。
“沒有人去,那就我去吧。”2月10日,李加權接下了最新公布的疫情嚴重地區運輸任務。他老覺得,這麽多醫療人員和記者都去武漢支援了,武漢沒有那麽可怕。
得知李加權要去疫情嚴重地區送貨後,有同行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問道:給了妳多少錢?這麽拼命!
“這不是錢的問題。”不善言辭的李加權當時並沒有多解釋。直到事後,他才說了自己的想法:“武漢的醫療物資這麽缺,總要有人送。”
2月10日傍晚17:30,李加權從上海浦東復星的倉庫開車出發。車上載著疫情嚴重地區緊缺的口罩、防護服和呼吸機等醫療設備。餓了,李加權啃幾口餅幹;乏了,吃幾顆話梅蜜餞提提神;半夜裏,實在累了,他便趴在方向盤上小睡壹會兒。問他睡得好嗎?老實的李師傅呵呵憨笑:“那肯定是睡不好啊。”可他隨即又補了壹句,“睡不好才能早點醒,早點醒才能早點把東西送到嘛。”
2月11日清晨,李加權到達了離武漢最近的服務站。火速換上了防護服後,李師傅本打算壹鼓作氣開到目的地,卻沒想到中途竟出了壹點兒小意外。由於防護服格外悶熱,體型微胖的李加權很快便滿頭大汗。在進入武漢市區前測量體溫時,李加權的體溫居然略微超過了37度。李加權急壞了,他害怕自己的任務有所耽擱,趕緊下車站到路邊,壹邊吹風、壹邊呼著氣,希望趕緊讓自己“冷卻”下來。吹了會兒風後,李師傅的體溫總算恢復了正常。他也終於趕在2月11日將物資送達了雷神山。
幫著工人們卸完貨後,已經是晚上9點多了。回到駕駛座上,奔波了整整壹天壹夜的李加權很快睡著了。也不知是太累了,還是終於完成任務沒了心事,總之,李師傅說,那壹夜他睡得特別香。
回到上海後,令李加權沒有想到的是,他上電視了。作為壹顆為抗疫出力的“螺絲釘”,李加權被央視新聞報道了。“我可是瞞著家裏人的呀,要是被家裏人知道,肯定會嘮叨的!”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李加權怕家人為自己擔心,對於去武漢送醫療物資的事他只字未提。父母妻兒都在江蘇泗陽老家,全家人都以為李加權沒離開過上海。
“最好家裏人別看到新聞,這樣他們就不會為我擔心了。”李加權的想法很簡單,卻又很不簡單。他說,自己沒有做什麽了不起的事兒,他只是希望自己能做點兒力所能及的事,希望疫情能早些好起來,希望所有人都不必再為自己的家人擔心了。
連夜趕路去武漢,謝琳壹路上喝了8包速溶咖啡
50出頭的謝琳是壹位女司機。運輸行業中的女性本來就少,而能開大貨車的女司機更是百裏挑壹。
盡管有30多年開大貨車的經驗,接下前往武漢濟和醫院運送醫療物資的任務前,謝琳也有過猶豫:900多公裏路程、星夜兼程趕往疫情嚴重地區,連二三十歲的大小夥子都難免會感到疲憊。況且,她並不是沒有其它選擇——春節假期加之疫情影響,全國物流運輸行業全都人手緊張,跑別的線路不僅工資高,還沒有風險。“要感謝我媽媽。”謝琳說,是78歲的老母親鼓勵自己,“我媽媽對我說:那麽多人都在跟病魔作戰,妳要去的。”
在家人的支持下,謝琳踏上了征途。這壹路,除了帶上疫情嚴重地區運輸司機必備的泡面之外,謝琳還有壹樣“秘密武器”——速溶咖啡。2月4日晚9時許從上海發車,2月5日中午前抵達武漢濟和醫院。夜間趕路必須精神高度集中,加上這次運輸的是疫情嚴重地區急需的醫療物資,容不得半點差池,發車前,謝琳直接往保溫杯裏沖了4包速溶咖啡。“壹壺咖啡喝完了,我又壹口氣沖了4包。壹路喝了8包咖啡,結果第二天運完了貨,身體累得很,兩個眼睛倒是瞪得大大的,晚上怎麽都睡不著了。”謝琳當成個笑話在回憶。樸實的女司機渾然不覺,這背後藏著的那份沈甸甸的責任感。
900多公裏的緊急運輸之路,謝琳感觸最深的不是壹路的奔波與疲憊,而是抵達武漢濟和醫院後發生的事情。“到了醫院,有個醫生就來幫我卸貨。我想,當地的醫生和護士已經這麽辛苦了,這事兒怎麽能再讓他們幹呢。”誰知道,這位醫生就是不讓“大姐”下車。謝琳記得醫生這樣對她說:大姐,您壹路連夜給我們送口罩、送防護服,我們都很感激。醫院裏感染的病人多,您不要下車了,卸貨、搬貨的事就都讓我們來做吧。等到醫生們卸完貨,喚她“大姐”的那位醫生敲了敲車窗,給謝琳遞來壹盒盒飯。七、八、九、十!打開盒飯,謝琳看到裏面竟塞了足足10顆牛肉丸子。醫生說,自己猜到謝琳壹路上必定沒吃上壹口熱菜,“沒什麽可以謝您的,我把我午飯裏的牛肉都給您了。”根本來不及推辭,說完,他便轉身離開了。謝琳知道,把牛肉丸子全給了自己,這位醫生當天的午餐除了白飯就只剩下花菜了。那壹刻,司機大姐鼻子有壹點兒酸。“那時,我覺得自己做什麽都值了。別說開貨車,就是讓我拉板車去送醫療物資,我也願意!”捧著飯盒,謝琳把飯菜都吃了,壹粒都不舍得浪費。謝琳不知道這位醫生叫什麽名字,在口罩的遮擋下,她甚至不知道醫生長什麽樣子。然而,與醫生的短暫交流,卻讓她對於武漢整座城市有了新的認識。
“現在,武漢雖然經歷著災難,但我覺得這場災難也讓人心更齊,讓整座城市更加溫暖。”謝琳相信,在無數人的齊心協力之下,疫情很快能迎來拐點,而災難過去後,武漢會更加堅強。
只想著救命的物資能快點送到,兩司機全程都吃泡面餅幹。
楊寅璋和是復星最早向武漢運輸醫療物資的兩名司機,2月13日,結束了長達14天隔離觀察期的楊寅璋終於回到了家中,吃上了老母親煮的菜湯面。為了將8000套醫用防護服及時送往武漢,楊寅璋已經半個多月沒有見到自己的家人了。
1月24日大年夜,復星啟動了全球調配醫療物資計劃,發動了全球合夥人、各區域業務團隊和全球首代體系,籌集防護服、醫用口罩、護目鏡等物資。1月28日淩晨1點45分,首批5萬套防護服抵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也就是在這壹天,楊寅璋收到了信泰雲鏈招募司機運輸防護服前往武漢的通知,他第壹時間就報了名。“看到網上說武漢急缺醫療物資,覺得自己應該去送。”楊寅璋說,1月28日正值大年初四,許多司機都回老家過年了,但他是上海人,可以馬上開工運貨,“當時沒有多想,就決定去了。”
1月28日9點30分,楊寅璋和顧雲龍二人搭檔,壹同從復星位於上海張江的倉庫出發。車上裝載著8000套防護服和其他醫療物資。二人都是第壹次開車前往武漢,只能全程跟著導航走。楊寅璋坦言,壹路上自己壓力都很大。他所擔心的,既不是夜路難行,也不是雪天路滑。“擔心自己路不熟,不能快速送到。車上裝的都是救人命的東西,早壹刻到或許就能多救壹些人!”按照過去的開車習慣,楊寅璋總是喜歡去服務區買些吃的,他覺得哪怕只是吃個雞蛋,也是現煮的好。但前往武漢的這壹路,他和顧雲龍二人全程的夥食都是泡面加餅幹,為的就是能簡則簡、爭分奪秒,早壹點把防護服送到。
1月29日淩晨1點,這批醫療物資運抵武漢,隨即被捐贈給武漢市蔡甸區及十多家當地醫院和醫療隊,並連夜分發。出於對運輸司機的保護,受贈醫院的醫生們同樣不讓楊寅璋下車卸貨。“為了不跟我直接接觸,醫生就站在車外面給我打電話說話。”電話裏是連聲的感謝,楊寅璋趕緊用手擦拭著駕駛室玻璃窗中間微微泛起的霧氣。隔著車窗玻璃,武漢寒冷的冬夜有些朦朧混沌,用手指擦試過的地方壹點點明朗了起來:醫生正在窗外朝楊寅璋揮手,身影清晰又明亮。
回到上海後,楊寅璋直接被送到指定地點隔離。他天天刷著手機,14天的隔離期,楊寅璋看著每天新增確診人數壹天天增加,又壹天天減少,他感覺自己的情緒也好像被數字牽動著。“後來,新增確診人數慢慢變少了,挺欣慰的。雖然自己沒做什麽了不起的事,但總也盡了點力吧。”隔離期間,許多楊寅璋的朋友發微信給他,半開玩笑地稱他為“英雄”,他所在的街道也送來壹束鮮花,附上壹張粉紅色紙條,寫著:感謝“逆行者”楊寅璋。“嗨,我算什麽呀。那些醫生護士才是英雄!”楊寅璋忘不了冬夜裏那個站在車窗外朝他揮手致謝的白色身影。“希望他們都能平平安安!”
截至2月15日晚,復星旗下的信泰雲鏈總共向上海至武漢的醫療貨運“生命線”派出了26名司機。
許多司機如同楊寅璋那樣,在往疫情嚴重地區運完醫療物資後,還未來得及給家人報平安,便直接前往指定地點隔離兩周。然而,他們也都與楊寅璋壹樣,沒有人覺得自己稱得上“英雄”。
在這些司機們看來,自己只是為抗疫工作做了壹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已。
的確,他們是再平凡不過的普通人,但這些普通人卻也是抗疫戰場上壹顆顆“螺絲釘”。
就是這些“螺絲釘”,正在鑄起疫情防控的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