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有靈,山海友鄰!豫園燈會的「出海」啟示

發佈時間:2024-01-31 內容來源於: 流覽量:

巴黎當地時間1月31日,法國豫園燈會再次迎來高光時刻。在深受巴黎市民喜愛的城市公園「巴黎風情園」內,來自中法兩國的各界嘉賓共同點亮當晚的燈會,60架大型燈組和2000餘盞華燈輝映夜空,慶賀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旅年活動正式啟幕。


 

10天前,「2024年豫園民俗藝術燈會」在上海拉開帷幕。璀璨燈火,在兩座繁華都市,實現同頻共振。

 

自去年12月15日起,「巴黎風情園」為法國豫園燈會開設夜場,門票售價18歐元。當地民眾早早趕來排隊,隊列延綿兩個街區。高峰時期,風情園入園客流量達到每小時4000人,不得不臨時限流。對此,法方園長直呼「很多年沒有見過這麼大的客流!」


作為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文化旅遊年的一項主題活動,法國豫園燈會緣何產生如此大的吸引力?作為最新「出海」的非遺項目,豫園燈會「雙城記」又帶來哪些啟示?

 



 

啟示一:國之相交,貴在民心相親

 

2019年,法國總統馬克龍攜夫人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當年11月5日,中法元首在上海豫園會晤,共同欣賞昆曲表演。馬克龍說,「上海令我驚歎,我在這裡看到了中國的開放與未來。法中都擁有燦爛文明,都倡導不同文明包容互鑒。」

 

正是這次交集,讓豫園在法國總統,乃至法國人民的心中,成為一座重新定義上海,重新定義中國的地標。在這座園子裡,看得到歷史的縮影,在以園子為中心的商業區裡,看得到現代的繁華。歷史與現實、本土與國際,在此交相輝映,體現的是海納百川的城市品格、對外開放的國家形象。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也是中法文化旅遊年。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上,上海與巴黎,雙城共同點亮燈會,兩國人民共襄盛舉,是對過去一個甲子中法友誼的璀璨見證,也是對未來一個甲子雙邊關係的光明指引。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近。豫園燈會,是一項重要的本土民俗活動,其意義不僅限於字面上的「華燈之會」,更在於華燈之下的「民眾之會」。人們攜家帶口,在此相聚,共賞彩燈,互道祝福,共迎新年。雙城豫園燈會,則進一步放大了這層美好的寓意,在新年、新春到來之際,以華燈為紐帶,將兩國人民心心相連,以豫園為載體,將東西文明密切交織。雖相隔千山萬水,但友鄰之情、邦交之誼愈加深厚。

 



 

啟示二:文化出海,主動「走進去」

 

文化領域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是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助益更多中國故事、中國元素實現從「走出去」到「走進去」的跨越,向世界展示文明大國的形象。但無法回避的一個現實問題是,世界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尚處在「碎片化」「要素化」的階段。要讓世人對中華文化擁有更充分、更全面的瞭解,有必要推動全要素、全鏈條的「文化出海」。

 

作為一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豫園燈會要實現「走出去」,一個很自然的想法是讓五花八門的彩燈裝點海外城市的街頭巷尾,但這種碎片化的點綴裝飾難以集中展示中式美學,更無法深入闡釋彩燈背後的文化內涵。

 

於是,我們看到的,是豫園燈會的整體性「出海」。在異國他鄉的鬧市街區重新造景,把九曲橋、湖心亭「搬」到巴黎風情園,用現代光影技術襯托傳統工藝製品,讓彩燈與建築、與環境巧妙融合,實現移步換景、一步一景的東方園林視覺效果。

 

除景觀以外,豫園中華老字號「南翔饅頭店」也在園內開設「市集攤位」,來自上海的師傅在現場包起小籠饅頭,引得遊客駐足排隊。美景加美食,組合式的包裝、沉浸式的體驗,讓外國遊客切身感受到中國人獨有的「年味」,這才是非遺「走出去」、文化「走進去」的應有之義。

 



 

啟示三:美美與共,打破刻板印象

 

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讓那些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豫園燈會,看的是彩燈,品的是每一盞燈所代表的文化意象。這些意象,正是古籍文字、博物館藏品、廣闊大地遺產的形象刻畫或抽象表現。這些意象集中反映的,也正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深厚底蘊。

 

在巴黎風情園內,中國神話中的「龍馬」負著河圖,踏浪而來;頂著曼妙燈彩的白鹿,帶領著一群小鹿;鯤、應龍、文鰩魚、青絲魚等取自《山海經》中「海經」的神獸,也相繼亮相。這些神獸形象也許不為國人熟知,也不受世人關注,但正如燈會主題「山海有靈」所突出的,豫園燈會向國人、向世人展示的,不僅僅是中華文化中耳熟能詳的龍圖騰或生肖元素,更有載入典籍、刻入文脈的一幅幅神話圖卷。是這些熟悉或陌生的神獸形象,是它們的寓意、它們的故事,共同組成了不遜於希臘羅馬的中華神話,共同譜寫了絢爛奪目的早期文明史詩。

 



 

伏爾泰曾說,「中國把天上的歷史同地上的歷史結合起來了」。在伏爾泰生活的18世紀法國,曾興起過一股「中國熱」。中國的瓷器、漆器、絲綢、茶葉通過海上航路,進入歐洲人的生活,而在中華藝術的感染下,法國還誕生了一批「中國風」鑲板畫、版畫、油畫。但顯而易見的是,受限於文化交流的障礙及有限的視域,這些「中國風」的生活用品或藝術品,並不能準確全面地反映出中華文化的精髓,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國文化藝術形成了刻板印象。

 

也正因此,以豫園燈會為代表的東方生活美學,就要打破這種審美刻板印象,突破傳統西方視域下的中國文藝元素,將地地道道的文化知識、美學觀念,原原本本地展現在世界面前。在巴黎豫園燈會上,法國遊客熱衷於在「生肖燈組」邊拍照打卡,對中式祈福儀式備感興趣,對玄幻多姿的神獸彩燈嘖嘖稱奇。這恰恰說明,中華文化之美,不局限於特定的形象圖案,而在於其難以窮盡的豐富性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山海有靈,山海「友鄰」!豫園燈會主題的這組諧音梗,是對中法建交60周年的熱情呼應,更是對中華文化優秀傳統、中國外交開放精神的生動注腳。

 

 

分享
x

抖音二维码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