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廣昌牽手世界手術機器人鼻祖 背後是一盤什麼樣的大棋局

發佈時間:2016-12-15 內容來源於: 流覽量:

新聞背景:2016年9月,復星醫藥宣佈與美國Intuitive Surgical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在上海成立合資企業,共同注資1億美元,主要研發、生產和銷售針對肺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產品。

 

  1. 關鍵字一:Intuitive Surgical
  2. 關鍵字二:肺癌早期診療
  3. 關鍵字三:研發、生產和銷售
  4. 關鍵字四:AI人工智慧
  5. 醫療器械板塊:世界級產品引領增長
  6. 復星醫藥醫療全產業鏈圖景
  7. 復星大健康“生態圈”

 

12月10日,復星醫藥在上海瑞金賓館召開了 “復星醫藥與美國Intuitive Surgical公司戰略合作新聞發佈會暨人工智慧輔助精准醫療高峰論壇”。

 

除復星醫藥董事長陳啟宇外,復星集團董事長、復星醫藥非執行董事郭廣昌也親臨現場並作致辭,足見復星高層對該專案的重視。同樣親臨現場的還有美國Intuitive Surgical公司的CEO Gary Guthart博士,這也是他首次訪華。

 

 

當天,上海市衛計委書記黃紅、食藥監局副局長徐徠、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理事長趙自林、上海藥學會理事長王龍興,中國人民解放軍301醫院高長青院士、中國肺癌防治聯盟主席、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長白春學教授等也都悉數到場,可謂產學研界大咖雲集。

 

  • 一場公司的新聞發佈會,為何能引得各路大咖紛紛蒞臨?
  • Intuitive Surgical是誰?
  • 成立合資企業意味著什麼?
  • 其關注的肺癌早期診療產品目前的現狀又是怎樣的?
  • 郭廣昌親臨現場背後是一盤怎樣的復星大健康“生態圈”大棋局?

 

 

 

關鍵字一:Intuitive Surgical

 

首先,合作公司Intuitive Surgical本身非常不一般:這家成立僅僅21年、雇員只有3000多人的公司,如今在納斯達克的市值已經達到了近250億美元,股價一度從每股7美元沖至每股700多美元。尤其是在目前美股嚴峻的形勢下,許多製藥巨頭股價都遭遇了滑坡式下跌,這家公司卻依然保持著600多美元的股價,可謂神奇。

 

 

支撐其股價最重要的原因,用陳啟宇的話說是因為“在技術上,Intuitive Surgical公司在全球的醫療器械行業裡面是非常少見的。到目前為止就是靠一個產品,達到250億美元的市值,並且依然保持每年高速增長。這家公司的核心是在於他們堅持非常專注地聚焦於一個點的創新,把這個點的創新做到了極致。公司現在已經授權和正在申請的專利有4,000多項,全都是圍繞一個點去做。這麼多年,競爭對手都想做,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誰能真正撼動他們的核心地位。”

 

那麼這個核心的點到底是什麼呢?就是“達芬奇”微創機器人手術系統,主要外觀圖就是下面這樣,所以其實很多人不知道Intuitive Surgical公司這個官方名字,都直接把這家公司叫做“達芬奇”,其實“達芬奇”是它的主打產品,也是此前其專注在做的產品。

 

達芬奇外科手術機器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微創外科手術系統,它由三部分組成:按人體工程學設計的醫生作業系統、擁有3個器械臂和1個鏡頭臂組成的4臂床旁機械臂系統、高清晰三維視頻成像系統

 

簡單地說,達芬奇機器人就是高級的腹腔鏡系統。FDA已經批准將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用於成人和兒童的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婦產科、頭頸外科以及心臟手術。這種系統應用的具體優勢不管是從患者的角度還是醫生的角度來講都是醫療的一大進步。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傳統的手術要開刀剖腹,是一件傷筋動骨的事情。而如果一個肺癌病人可以選擇達芬奇機器人,就可以只打幾個小孔,做個手術幾天就出去了。這就是“微創機器人”的意義。

 

相對于傳統手術,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機械臂可完全模仿人手腕動作,並濾除了手部的抖動,具有人手無法比擬的穩定性和精確度。它的活動範圍甚至遠大於人手,在狹窄解剖區域可360度自如運動,比人手更靈活。同時,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讓醫生擁有與開放直視效果一致的手術視野,保證了手眼的協調。高解析度的立體腔鏡提供放大20倍的高清三維圖像,降低了錯誤的發生率。對於患者來說,達芬奇外科手術機器人可使手術效果明顯改善,術後併發症、損傷和失血明顯減少,恢復更快、住院時間縮短,手術效果及美觀性明顯提高。

 

外科醫生都知道,達芬奇是未來外科的必由之路,腹腔鏡技術與之相比可以說就是“步槍”和“機槍”的區別。如今,達芬奇在美國已經非常普遍,全美50個州的醫院都有在使用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高端醫院幾乎全覆蓋,截至2015年,全世界共完成300多萬台達芬奇手術,而其中2/3左右都在美國,已有近25,000名美國醫生接受了達芬奇手術操作的系統培訓。

 

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直接點擊視頻查看Intuitive Surgical公司的“數位解讀”版,瞭解公司整體狀況。

 

用“外科手術革命性的創新技術”來描述達芬奇機器人並不為過。也難怪資本市場對其如此追捧。而現在復星醫藥和其成立合資企業,也就意味著未來在上海創新研發和製造這樣一類領先的,未來新一代的醫療技術成為了一個可能。

 

12月10日的發佈會現場,郭廣昌董事長就親自體驗了一把“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

 

並且,現場還即時轉播了一台由瑞金醫院彭承宏教授主刀的“達芬奇”機器人公益手術,畫面即時切入主會場,帶給觀眾的感受非常震撼。這是一台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需要同時切除胰頭、膽管、膽囊、十二指腸、胃等器官,手術涉及器官多,周圍血管交錯,是普外科手術中最復雜最困難的手術之一。最終,在現場觀眾的共同見證下,彭教授嫺熟地操作“達芬奇”機器人,完美地完成了手術!

 

關鍵字二:肺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

 

這裡其實包含了兩個關鍵字,“肺癌”和“早期診療”。

 

首先,關於“肺癌”。據現場權威專家中國肺癌防治聯盟主席、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長白春學教授的介紹:“從全世界的範圍看,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肺癌的死亡率都是第一。其實,女性發病率最高的並不是肺癌,而是乳腺癌,肺癌對生命的危險更大。從亞洲的資料來看,日本、韓國、泰國以及臺灣這些比較起來看,中國肺癌的發病率成為了亞洲第一。男性達到70/10萬,女性36/10萬。五年存活率更低。”肺癌已成為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而由於霧霾等原因,我國的情況尤為嚴重,據最新的癌症統計資料顯示,肺癌已經成為我國發病率最高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是名副其實的“癌症之王”。

 

此處的第二個關鍵字是“早期診療”。為何早期診療如此重要?這是因為當前的肺癌診斷基本上是偏晚期的,這就給病人的五年存活率帶來巨大的威脅。

 

從Gary博士現場分享的圖表中可以看出,如果能在早期就能診斷出肺癌,那麼將能顯著提高患者的5年存活率。

研究發現,5年存活率取決於肺癌確診的階段,即腫瘤大小。如果腫瘤在第一期被確證,腫瘤大小在3釐米以下,其對應的5年存活率將達到73%,而第二期的5年存活率則為58%,到第四期,其5年存活率則降至36%。顯而易見,第一期腫瘤是突破肺癌5年存活率的主要針對目標。

 

可想而知,這對病人、對病人的家屬意味著什麼,而攻克“肺癌早期診斷”技術具有極大的社會意義。正因為如此,現場,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徐徠女士在其致辭中說道:“我們國家有一個綠色通道的審評審批上市制度,對列入國家和本市重點的專項,臨床急需特別是臨床上有非常有優勢的品種,能夠納入綠色通道,採取各種手段進行優先審評。至2014年實施以來,全國總共有77個品種進入了這個綠色通道。上海通過行業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一共有13個品種進入了綠色通道。復星醫藥長期以來也是非常關注、研發和投入。我們也預祝這個產品能夠進入全國的綠色通道,儘快上市,造福百姓。”真切表達了政府方面的殷切希望和社會對於這一技術巨大的真實需求。

 

關鍵字三:研發、生產和銷售

 

如果說成立“合資公司”正式標誌著復星醫藥和Intuitive Surgical的合作從代理到合資,深入到了一個更深層、穩固的階段。那麼將“研發、製造”中心都設在上海,無疑是更具意義的。Gary博士說,“希望將上海合資公司作為Intuitive Surgical的第二個家”,這無疑是一個致力於長遠合作的真誠承諾。”

 

合資公司研發、生產的將是除“達芬奇”系統以外又一全新的創新產品,而這一次用“中國製造、共同研發、全球銷售”的模式。據Gary介紹:“合資公司的第一個項目將是要研發和製造基於機器人輔助導管技術的一個產品,這個系統在全球任何市場都還沒有完成商業化。所以該產品的商業化將有可能首先在中國完成,或者在中國和全球同步完成。”世界上最先進的機器人輔助肺癌早期診斷產品將可能首先在中國誕生,這對中國整個“創新”戰略來說都將是莫大的鼓舞!

 

而在當前環境下,致力於解決肺癌早期診斷難題方面的技術創新,並將合資工廠設在上海,可以說做的是一件“天時、地利、人和”的事,這也是多位與會領導都提到的一點。

 

白春學教授說:“現在我們是第四次工業革命,遇到了天時地利人和的這種良好的環境。我們不但參加跑了,我們還要領跑。起碼在亞太國家地區內,在肺癌早期診斷領域,我們是一個領跑者。我們有天時地利人和,頂層設計、學術引領、科技創新在亞太國家都得到認可。我們有政策支持,有巨大的需求和由此帶來的大家的支持,這都非常好。我相信現在是我們在肺癌防治上做大事的時候了。”

 

而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理事長趙自林在現場的致辭中也提到:“近幾年,中國高度重視醫療器械的發展,積極鼓勵境外並購、股權投資,關注新產品和關鍵技術。同時鼓勵在中國建立研發中心、採購中心。另外,上海是中國的經濟中心、金融中心,人才技術實力雄厚,你們的合作是強強合作,專案一定會快速發展。”

 

除了“共同研發”外,“中國製造”當然也是一個亮點。一直以來,“成本”的考量一定是新技術推向市場最重要的一點,因此新公司將生產也放到了中國。新聞發佈會上,陳啟宇董事長頗具情懷地承諾道:“我們也一定會考慮到整個社會和患者的負擔,我們一定會在患者的負擔和產品的可及性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找到大家能夠接受的方案。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還是生命,可負擔性一定是合資企業要考慮的。”

 

關鍵字四:AI 人工智慧

 

在復星醫藥9月發佈的公告中,還有這樣一段詳細描述:“新公司將從事用於經腔手術診斷及治療的醫療器械、設備、新產品、未來產品以及相關零部件的研發、製造及銷售。其主要研發、生產和銷售針對肺癌的早期診斷及治療的產品,該產品利用與即時視頻、放射影像融合、光纖精准定位技術及智慧型機器人導航的專利獨有技術能夠快速確診患者病理,並提供精准治療。”

 

這其中,“智慧型機器人”、“精准治療”的說法尤其值得關注,事實上,這也是董事長陳啟宇一直以來強調的復星醫藥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此次新聞發佈會上,陳啟宇在接受採訪中說道:“人工智慧的應用場景未來是非常廣泛的,打個比方:我們現在看到的一個好醫生,比如瑞金醫院的醫生,他是怎麼來的呢?首先,他必須讀書的時候很優秀,考進最好的大學,然後讀博士,還要有機會留到瑞金醫院,或者到國外讀博士才有機會留到最頂級的醫院,接觸最復雜的病例。接著,不斷地積累,到了45歲左右,快的可能到40歲左右才能成為很有經驗的醫生,然後慢慢地到了60多歲就要退休了。就是說可一個好醫生經歷的過程是學習、積累、實踐,最後各種病例都綜合匯總在他的腦子裡。但是他到了一定生理年齡以後,又不得不離開醫療崗位。所以說這個世界上好的醫生始終是一個最缺的醫療資源,因為這其中知識和經驗的積累過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而有了深度學習、人工智慧,就能通過機器的模擬、擬人化,跟人腦類似的學習能力去積累,它學過的東西不斷積累,並且,它也不用退休,不用睡覺,永遠在不斷地學習,而且可以復製。所以我想未來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會成為優秀醫生重要的助手,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人工智慧的系統和好的醫生搭配形成一個主體,可以大大提高醫療診斷、治療的準確率,可以大大提高優質資源的供應能力。這一點上,應該來說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是全方面的,方方面面。”

 

而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則在其主旨發言中也強調:“這次我們說服Gary跟我們合作,不是說只是把中國作為一個市場,不僅僅是把中國當成一個工廠,其實我們中國尤其是上海有非常強的研發能力。所以我們要把最新的技術平臺合資,在上海研發全世界最領先的新一代機器人,是要在全球這一塊上都要領先。同步研發,全球同步銷售。這個同步的意思是在中國同步銷售,但是研發技術是中國合資企業的,而不是美國簡單的把技術轉移過來,我們要形成自己在這個領域先進的獨特研發,就是把合資企業作為Intuitive Surgical在上海的第二個家,我們要把整個技術移過來。”這段話可以說深刻地表達了董事長郭廣昌對精准醫療、人工智慧的期待和決心,尤其是致力於打造中國本土研發能力的決心和信心。

當天在會上發言的中國人民解放軍301醫院高長青院士就是 “精英醫生”運用“人工智慧、機器人輔助精准醫療”大大提高臨床能力的一個典型代表。高教授稱自己在臨床一線工作了30年,主刀完成了各類心臟手術5,000餘例,但認為自己最主要的貢獻,還是開創了中國機器人微創外科手術的先例,引領並推動了國際機器人外科的發展。從2006年第一次到Intuitive Surgical公司參觀,高教授就覺得這是一家“非常驚豔”的公司。回國後,高教授用達芬奇機器人在2007年1月15日完成了首例不開胸手術,實現了全國範圍內零的突破。此後,高教授便一直將不開胸做心臟手術作為畢生的夢想,多次創新完成別人沒有做過的手術。

 

醫療器械板塊:世界級產品引領增長

 

根據復星醫藥2016半年報,其2016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近70億元,較2015年同期增長17.1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超過人民幣11億元,較2015年同期增長26.80%。

 

其中,醫療器械板塊業績亮眼,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于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的手術量達到約8,000台,較2015年同期增長約49%;主打醫療鐳射美容產品的Alma Lasers繼續加快開拓全球市場,並重點關注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進一步加強新產品尤其是醫用治療器械的開發,產品線向臨床治療領域拓展,2016年上半年期間共獲得5項新的歐盟CE認證;此外,牙科數位化產品線成為復星醫藥醫療器械業務的新增長點,2016年上半年較2015年同期實現175%的增長。

 

從復星醫藥對達芬奇機器人、Alma Lasers、牙科數位化產品線的佈局來看,其器械板塊的佈局思路是以創新驅動,對接全球資源,關注中國市場。而從業績數位來看,醫療器械板塊已經成為復星醫藥快速發展的引擎之一。

 

以上提到的三項系列產品目前無不走在世界技術創新的前沿。

 

達芬奇機器人前文中已有詳述,是本領域的“鼻祖級”企業。

 

而復星醫藥控股的Alma Lasers則是全球領先的能量醫療美容治療系統供應商,這同樣是一家特別注重創新研發的企業。並且,其鐳射醫療器械業務新產品推出速度居世界前列,技術平臺先進。

 

而牙科板塊按照互聯網、C2M思路佈局的數位化產品線同樣令人期待,早在2010年,復星牙科事業部就與世界領先的德國BEGO公司攜手成立了上海復星-德國BEGO CAD/CAM牙科技術中心,引進國際最先進的數位化設備,滿足客戶最高標準的需求。

 

 

陳啟宇在接受採訪時透露了復星醫藥的佈局思路:“達芬奇機器人這個業務是我們經過10年的時間去培育的,可以說前面的七八年都是投入期,我們把達芬奇這個產品帶到中國,通過不斷教育和培訓中國優秀的醫生,在中國不斷傳播,建立達芬奇的品牌,才有了今天初步的局面。”

 

這段話很好地解讀了復星醫藥立足長遠,瞄準世界頂尖技術,有耐心有恆心地精細耕耘、運作,最後迎來爆發式增長的佈局思路,“實際上我們很明確,未來在復星醫藥的版圖裡面創新是核心,就是我做任何一個新的東西一定是基於創新的,無論是機器人還是我們現在做的鐳射醫療器械,一定是基於這樣一個定位在推進。我覺得復星醫藥過去在醫療器械領域做得還遠遠不夠,現在我們已經有相應的舉措加大創新的醫療器械的研發、全球搜尋目標。我們在醫療器械非常關注兩個點:一是先進技術的醫療器械和醫療產品的中國市場的行銷,這個我們要抓住,通過這一端來即時瞭解這個行業的動向;另外,要尋找像機器人這樣的創新產品,找到以後要堅決地尋求合作。”

 

而目前,中國醫療器械領域正處於快速發展期。根據趙自林會長的介紹:“近年來,我國醫療設備的市場規模快速增長,截至2015年達到了4800億。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8,000億,力爭到2025年以前成為醫療設備的創新發展強國。我們的醫療器械增長速度遠遠高於我國GDP增長速度,每年都在15到20%左右的增長。”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復星醫藥前期長期耕耘、培育的產品有望迎來收穫期。

 

創新性覆蓋醫療全產業鏈,打造全球主流健康市場一流企業

 

醫療器械板塊迅速增長的勢頭令人期待,但從復星醫藥集團整體來看,最核心的還是藥品製造與研發,根據其2016年半年報顯示,藥品製造與研發板塊佔據了近70%左右的營收占比。復星醫藥創立於1994年,到現在已經發展成為業務覆蓋藥品製造與研發、醫療服務、醫學診斷與醫療器械及醫藥分銷和零售的綜合性、領先性的醫療健康產業集團。

 

用董事長陳啟宇的話說:“復星醫藥的業務在中國所有的醫療健康行業裡面是非常獨特的,涵蓋整個醫療行業的大範圍的戰略性業務環節。我們的製藥業務在中國製藥行業處於領先地位,醫療器械診斷業高速發展,醫療服務業也處於快速發展的軌道中。此外,跟中國醫藥集團從2003年開始合作設立國藥控股,到今天,國藥控股已經成為應收超過2,000億人民幣的上市公司。過去的十年,我們不斷加大創新研發的投入,創新既是我們業務的驅動力,也是復星醫藥社會責任的最重要的任務。我們每年發佈社會責任報告,始終是位居中國醫藥行業的社會責任的第一名。作為中國領先的醫療健康企業,我們認為最重要的社會責任是要創新,是要給我們的中國患者,以及未來全球的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解決方案、更可負擔的醫療解決方案。在過去的十年,我們在藥品行業的投入不斷增加,今天我們已經是中國醫藥行業研發投資最多的公司之一。在未來幾年,我們還在持續加大製藥的研發投入。”

 

事實上,走近看復星醫藥,看到是其非常扎實的研發功底和業內領先的研發投入,是一家在醫療產業鏈整個鏈條上都亮點頻頻的深入產業的公司。

 

仔細盤點下來,在藥品製造與研發板塊,復星醫藥旗下擁有復宏漢霖、星泰、重慶醫工院、復創等平臺,採用全球配置資源,上海、重慶、臺北、美國三藩市四地24小時聯動研發的模式,專注于小分子化學創新藥、大分子生物類似藥、高價值仿製藥和特色製劑的研發。

 

其中,復宏漢霖是國內領先的單克隆抗體平臺,就在近期,在生物類似藥領域,其自主研發的注射用重組抗HER2人源化單克隆抗體乳腺癌新藥已完成Ⅰ期臨床研究,並正式啟動Ⅲ期臨床試驗;在創新單抗領域,其自主研發的第一個創新生物改良型單抗HLX07新藥獲准用於結直腸癌等多種實體癌適應症臨床試,至此,該新藥已獲中國大陸、臺灣和美國三地臨床批准,通過三地註冊申報,實現了研發產品的國際化發展戰略。此外,復宏漢霖還通過與國際知名生物醫藥公司授權合作,新增了兩個創新單抗品種,進一步增強抗腫瘤領域的競爭力。這家由優秀科學家領銜的創新團隊已成為復星醫藥生物製藥創新領域的一顆明珠。

 

 

總體上看,截至2016 年上半年,復星醫藥集團在研新藥、仿製藥、生物類似藥及疫苗等項目172 項;已有5 個單抗品種、2 個小分子化學創新藥處於或獲准進入臨床研究階段。復星醫藥通過人才創新機制,與具有企業家精神的海內外科學家和優秀團隊合作,形成“價值共同體”,凝聚了一大批來自海內外的科學家和高科技人才群體。目前,復星醫藥集團的研發人員超過900 人,形成了雄厚的人才和發展的基礎。

 

陳啟宇董事長介紹:“復星醫藥這兩年處在整體的轉型過程中。第一,我們現在是一個創新性組織,堅定地以技術創新為發展驅動力在進行組織變革。所以我們首先是在製藥業務上做的比較多,通過10年的時間,我們製藥業務上形成了很清晰的創新投入路線。今年,我們已成為中國製藥行業中研發投入最大的公司之一。第二個更重要的特點是我們的創新模式是‘中國+美國’的。美國是創新技術、創新人才團隊的來源,而中國是一個非常好的低成本、快速創新的地方。創新技術高度集成的點很多要從美國這個源泉來,但是在中國可以低成本快速規模化,我們有大量的技術人員,大量的研發科學家,大量的臨床資料可以拿,這個是我們的優勢。我們在創新方面要做的事就是:加大投入,從全球視野去看,爭取全球市場的最大份額。”

 

而在醫藥分銷和零售板塊,復星醫藥參股投資的國藥控股經過10餘年的發展,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藥品、醫療保健產品分銷商及領先的供應鏈服務提供者,擁有並經營中國最大的藥品分銷及配送網路。截至2016年上半年,國藥控股下屬分銷網路已覆蓋中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直接客戶數已達13,841家(僅指分級醫院,包括最大、最高級別的三級醫院1,880家);零售藥店網路進一步擴張,其旗下國大藥房已擁有零售藥店3,268家。復星醫藥與國藥控股始終保持緊密的合作,充分發揮雙方的協同作用。

 

在醫療服務板塊,復星醫藥更是社會資本辦醫的“先行者”。截至2016年上半年,復星醫藥控股的禪城醫院、濟民醫院、廣濟醫院、鐘吾醫院及溫州老年病醫院等核定床位合計已達3,018張。

 

目前,復星醫藥繼續強化已基本形成的沿海發達城市高端醫療、二三線城市專科和綜合醫院相結合的醫療服務業務的戰略佈局,打造區域性醫療中心和大健康產業鏈,尋求與地方大型國有企業、公立醫院及大學附屬醫院合作模式,加快互聯網醫療業務發展速度,持續提升業務規模和盈利能力。

 

近日,由徐礦集團、復星醫藥、泰康保險集團共同對徐礦集團所屬醫療機構整體進行的重組已宣佈落地,重組後的淮海醫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揭牌。這一混合所有制重組方式既創新了區域內醫院的所有制形式,又有效引入了民營企業競爭機制,還將給淮海經濟區的廣大群眾提供嶄新的醫療服務模式。同時,其重組方式也開創了全國國企醫院體制改革的先河。

 

 

此外,復星醫藥還同時繼續積極支持並推動美中互利旗下高端醫療服務領先品牌“和睦家”醫院和診所網路的發展和佈局。2016年上半年,“和睦家”醫院繼續保持在北京、天津、上海等核心城市高端醫療領域的品牌號召力和領先地位,廣州和睦家醫院也在加緊建設中。

 

可以看出,復星醫藥的戰略是圍繞醫療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打造行業領先的產品和平臺,通過對優質項目的長期培育,對創新研發持續不斷的投入,待時機成熟時迎來爆發式的增長。

 

而同時,得益於綜合產業鏈整合的協同效應也十分可觀,例如,Alma Lasers在中國的發展就是復星醫藥深度整合國外優質產品的典型案例,目前,Alma Lasers在禪城醫院、和睦家等復星醫藥旗下醫療服務系統內都設立了“鐳射醫療美容中心”,深入接觸精准客戶,協同效應顯著。相信此次復星醫藥宣佈與Intuitive Surgical新成立的合資公司未來也定會與復星醫藥其他板塊的業務有深度的融合。

 

從復星醫藥目前的佈局來看,其打造“全球主流健康市場一流企業”的雄心早已不再是一句口號,而已然擁有了深厚的產業基礎。

 

復星大棋局深處是要構建“復星大健康生態圈”

 

復星醫藥“醫療全產業鏈”的圖景已然宏大,但在擁有“哲學”思維的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眼中,顯然還有一盤更大的棋局。

 

還是在12月10日的新聞發佈會現場,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的致辭中有這麼一段話:“復星醫藥現在發展很好,每年的利潤不是我擔心的,我每年盯著的是加快研發投入,要給我做出能代表中國高度、世界高度的東西,例如我要求在癌症的治療上,在準確的手術醫療上要有高度。這個高度對復星非常重要,我個人預測,可能5到6年以後,癌症將會是一個慢性病,就像以前肺炎一樣,逐漸變成一個慢性病,就能解決了。手術精准化以後,開刀也沒那麼復雜了,開完了喝一杯水就可以走了。這方面的技術發展是非常令人興奮的。”

 

目前,“復星大健康”走的是一條以中國為目標市場,嫁接全球資源的創新道路。圍繞精准醫療和推進人工智慧的大背景,結合包括美國等發達國家技術和中國的市場,聚焦包括腫瘤藥物、腫瘤診斷與治療等治療領域。

 

復星大健康“不僅治病,還能治未病”的概念就是讓醫療服務不止能為患者服務,還能擴大到為廣大亞健康、健康人群提供健康管理服務,用優質的醫療技術水準,為廣大百姓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服務。

 

結語

 

2016年10月,中國政府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 “共建共用、全民健康”為主題,提出了建設健康中國的新路徑和新目標,稱到2030年,中國的健康產業規模將顯著擴大。檔中,健康中國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此為開端,未來相關配套政策將會陸續出臺,健康中國產業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預計到2020年,包含醫藥衛生、醫療服務、健康服務、養老、醫療器械等在內的大健康產業規模有望實現大幅成長。

 

按照全球的市場規律來講,伴隨著這樣一個巨大的市場的產生,一定會形成行業中非常具有本土以及全球影響力的大型醫療保健行業的上市企業。

 

以復星醫藥為核心的復星大健康“生態圈”能否成為中國的“強生”?讓我們拭目以待!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回看12月10日“復星醫藥與美國Intuitive Surgical公司戰略合作新聞發佈會暨人工智慧輔助精准醫療高峰論壇”全程精彩直播,還有大量現場高清原圖、議程解讀、背景介紹等內容哦!快來看看“達芬奇”機器人到底長什麼樣~~~

分享
x

抖音二维码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