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手可及的智能醫療—復星“未來診室” 引多家媒體齊聚焦

發佈時間:2019-09-03 內容來源於: 流覽量:

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8月31日在上海落幕,今年大會的主題是“智聯世界 無限可能”。復星“未來診室”攜最新科技成果亮相大會,壹大波AI診斷神器及智能醫療應用場景引來諸多關註,多家媒體聚焦“未來診室”持續報道。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展出的“未來診室”由復星旗下杏脈科技、大數醫達、星醫通、直觀復星、萬邦雲健康等企業共同打造,通過“智能便攜設備、人工智能輔診技術、大數據臨床路徑和家庭醫生健康管理體系”的四位壹體科技賦能,提供全方位的新壹代健康診療服務。

 

人民日報:“AI+”讓山民幾十秒檢測髖關節

 

復星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展示的“未來診室”事實上已經在雲南、重慶多個貧困村落地。“未來診室”為鄉村醫生帶來智能眼底鏡、無線掌上超聲、慢病多參數檢測儀、骨科AI輔診系統等多個新裝備。據2018年統計,助推項目所覆蓋區域的公衛服務完成率提升38.6%、成本下降 28.4%,報告合格率超過 96.7%。

 

雲南省紅河州屏邊縣白雲鄉鄉鎮衛生院院長白俊美說:“大部分村民壹輩子都沒有做過髖關節篩查,以前只能通過昂貴的核磁共振才能進行診斷。現在村民只需在家門口拍個X光,通過AI髖關節檢測,短短數十秒,只花費數十元就可以實現對骨關節疾病的早篩早診。” 

 

“未來診室”項目負責人認為,AI緩解了優質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難題。復星計劃到 2025 年在全國落成100 個“未來診室”,賦能貧困縣的3 萬名村醫,至少可惠及 3000 萬村民。

新華社:人工智能概念少了,實戰多了

 

談起人工智能(AI),很多人的第壹感覺是夠酷夠炫。然而,人工智能要想真正發揮賦能作用,需要紮紮實實的落地和應用。29日在上海揭幕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壹個突出的特點是各種概念性產品少了,投入實戰的產品多了。通過與各行各業融合,智能社會正在加速到來。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現場,復星旗下的“未來診室”吸引了諸多關註。從輔助診斷、癌癥早篩到機器人手術,人工智能貫穿醫療服務的每壹個環節。

 

別以為這樣的“未來診室”還有很遠,其中的不少產品已經落地運行。以壹款AI髖關節檢測產品為例,正在雲南、重慶等多個區域開展試點。復星旗下杏脈科技負責人何川說,這主要是考慮到中西部不少基層地區,由於缺乏昂貴的MRI設備,很多村民壹輩子都沒有做過髖關節篩查。有了AI醫療產品的輔助,老百姓只要在家門口做個X光檢查,就能實現對骨關節疾病的早篩早診。

 

上觀新聞:直擊2019WAIC丨“未來診室”看病是壹種怎樣的體驗?

 

漫步月球是壹種怎樣的感受?保溫杯除了泡枸杞還有啥功能?到“未來診所”看病,會有怎樣的全新體驗?……正在舉行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應用展區”內,各種AI應用將帶給妳從未有過的體驗。

 

復星旗下的杏脈科技展臺展示了“未來診室”診療服務生態的落地場景。

 

展臺上,髖關節疾病智能篩查方案,也引起不少業內人士關註。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數據,55歲以上的人群中關節炎發病率為80%,早期診斷困難、患者易喪失保守治療機會。上海六院每年前往雲南、新疆等偏遠地區且骨科問題地區進行髖關節診斷。發現很多實際問題,比如基層MRI設備缺乏,X光設備拍片檢出率低。而且基層醫生資質不夠,閱片能力不足。導致患者的病情得不到準確診斷,可能導致拖延,造成股骨頭壞死。

 

復星的髖關節AI診斷產品能夠在早期發現病變,對防止患者致殘有極大益處,是壹項全面惠民的項目。六院陳晨醫生介紹,這是全國首個可以以X光精準檢測髖關節疾病的AI醫療產品,老百姓在家門口做個X光檢查,就可實現股骨頭壞死疾病的早期發現和個性化臨床信息,獲得安全及時的精準治療。

 

央廣網:這裏有壹座“未來診室” 幾分鐘就能完成冠心病智能篩查

 

“我們是在全球範圍內有獨家專利的只需要幾分鐘就可以完成篩查了。”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現場,復星“未來診室”的展臺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道。

 

記者在現場看到,復星旗下杏脈科技推出的人工智能醫療影像輔助診斷系統,是主要針對心腦血管和肺癌、髖關節疾病等患者早期篩查推出的壹款產品。

 

在復星打造的“未來診室“中,全方位展示出AI技術在智能問診、慢性病早期篩查、家庭醫生健康管理,以及醫聯體大數據等醫療場景各個環節的應用,觀眾走入其中即可體驗AI時代超越想象力的頂尖技術,享受個人定制化全流程智能診療服務。
在展臺的另外壹邊,壹款氣管鏡手術機器人也頗受關註。它可以在患者做氣管鏡的同時,把可疑的細胞提取出來,醫生在手術現場就可以對癌變細胞做判斷。傳統的方式是需要壹個病理科醫生在現場做判斷,來告訴手術醫生是不是有癌變的可能性。現在可以直接用AI的方式來完成,給醫生非常快速的指導。

 

目前,該設備已和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合作。中山醫院呼吸科張新教授表示,氣管鏡活檢成功率還有提升空間,常規3天才能出病理結果,病人往往需要進行二次活檢,並發癥風險高。但是現在有了AI現場快速病理評估的壹體化設備,得出結果時間縮短為20分鐘,為後續的診療和手術規劃提供了莫大的幫助,能夠極大完善臨床的診療方式,也提升醫院的效率。

 

截止8月31日21點,主流媒體發表關於“未來診室”參展報道共計60余篇,另有多家海內外、財經類、科技類媒體記者與“未來診室”負責人進行了深度采訪溝通,對於壹大波AI診斷神器贊嘆不已,大家都表示收獲滿滿,期待今後“未來診室”有更多的醫療科技應用場景落地。

分享
x

抖音二维码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