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廣昌赴陜北清澗、子洲調研走訪鄉村醫生

發佈時間:2018-06-04 內容來源於: 流覽量:

1973年,陜北榆林子洲縣鄭家鹼村,20歲的鄭祝前意氣風發:他壹年前入選村醫,縣政府提供費用,讓他邊在榆林衛校學習,邊在村裏實踐行醫。

 

同壹時間,浙江東陽橫店的赤腳醫生張福生已年過四十,行醫多年。他剛剛救了壹個6歲的孩子的命。這個孩子感染了急性肺炎,家庭雖然想盡辦法帶他去了壹次鎮醫院,但落後的交通和貧窮限制了他的治療範圍。張福生用消炎藥加土藥方治好了這個孩子的病。這個孩子名叫郭廣昌。

 

45年後的今天,鄭祝前和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聊起各自的這段往事,兩雙手緊緊地握在壹起。有誰能夠想到,天南海北,看似永無交集的兩個人,壹個是壹輩子都在村裏行醫的老村醫,壹個是希望讓全球每個家庭生活更幸福的企業家,在各自的命運之路走著走著,居然走到了壹個會合點。

 

 

兒子打工去了,村裏又把我請回來了”

 

2018年6月2日下午,郭廣昌帶領鄉村醫生扶貧項目組來到鄭祝前的村衛生室——馬路邊的兩眼窯洞。窯洞裏隔了隔,有了診療室、藥品室,勉強達到國家要求村衛生室“四室分開”的標準。墻上貼著“國家14項公共衛生服務”的大幅海報,書桌上放滿了表格和文件,全是鄭祝前壹筆壹劃寫出來的簽約村民健康檔案。鄭祝前做事非常認真,他靠兩條腿不斷走訪簽約的家庭,問起全村的人口、常駐人口數、高血壓病人數等等,他給出的數字都非常精確。

 

 

鄭祝前告訴郭同學:“我兒子也是學醫的,三年前接過了我手中的醫療箱,成了村醫,我就退下來了;後來孫子要上學,這點錢支持不了,就又跑去西安打工了,村裏只好又把我給請回來了。”

 

 

40多年的村醫經歷,鄭祝前親身經歷了鄉村的巨大變遷。鄭祝前回憶起村醫的黃金時期,是在10至15年前,那時人口外流未成大潮,農村醫藥市場已經放開,他壹年有5-6萬的收入,而現在只有那時的1/3。原因主要是人口的下降、城市化的進程和鄉村常見病的變化,比如年輕人都去城市打工了,來村衛生室看病的人越來越少了;比如高血壓等慢性病成為常見病,以村醫們有限的衛生知識不足以治療,國家也加強了對村醫的管理,不鼓勵診療,讓村醫們往公共服務上轉,比如村民的日常體檢和慢病隨訪等,而藥品要求零差價,由政府統壹配給。村醫們本來就不是編制內人員,收入下降之後年輕人外流嚴重,這些都讓村醫成為越來越尷尬的壹個群體。

 

然而,隨著中國快步邁向小康社會,鄉村醫生的困境直接影響到國家扶貧目標的實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在基層衛生病況是最常見的壹個詞,無論在農村還是城市,失去勞動力給家庭帶來的影響是災難性的,而在鄉村,許多人都是久拖成疾終至無法治療。雖然城市化進程無法阻礙,鄉村人口幾年前已經少於城市人口,但如何基於農村基層醫療的中長期趨勢,幫助國家探索解決健康扶貧的壹些核心問題,是復星啟動鄉村醫生健康扶貧項目的壹個初心。

 

這臺設備要在縣裏流動起來”

 

“復星壹直思考如何用大健康和保險領域的壹些優勢來支持基層醫療,因此,在國家衛健委的指導下,我們和《健康報》合作啟動了鄉村醫生健康扶貧項目,”郭廣昌說,“項目主要包括四個壹:通過培訓和保險給鄉村醫生提供壹個保障工程,通過簽約家庭醫生服務獎勵提供壹個工具包,接入壹個大病救助平臺——中國大病社會救助平臺以及壹個評選——評選最美鄉村醫生、鄉鎮衛生院。我們初期選了24個國家級貧困縣進行示範,派了18名全職員工駐點扶貧,除了上面的四個壹,我們要求這些同學根據當地的狀況提出‘壹縣壹策’解決方案。”

 

陜北榆林的子洲和清澗縣是首批24個項目點之壹,復星保德信壽險派出了辦公室副主任張學良來到子洲和清澗進行駐點扶貧壹年。張學良說:“相比南方,這裏的人口衰減更為嚴重。而地方上也在積極探索種種解決方案,比如清澗和子洲都提出‘壹村建站,聯村服務’,壹個村衛生室要覆蓋至少五公裏,然後用鄉鎮衛生院來覆蓋和加強村衛生室的部分功能。”

 

4月4日鄉村醫生項目在上海出征儀式之後,復星合夥人帶著扶貧隊員奔赴前線。作為復星國際的董事長,郭廣昌壹直在排時間來到基層,這次借延安出差之機,終於成行,驅車200多公裏來到黃土高原深處。扶貧隊給縣裏帶來了捐贈的村醫的意外險保單、電腦及未來的村衛生室信息化支持、中醫館建設等計劃,還額外給清澗和子洲各帶來了壹臺最先進的全自動眼底掃描儀,可以發現許多早期疾病。

 

 

6月2日下午,從延安出發,高速只到延川,之後全程山路崎嶇,這不免讓郭同學回憶起當年從東陽赴上海求學的艱辛歷程,“初中畢業時,家裏想讓我讀中專,好早點工作。我自作主張,改去讀高中,當時心裏萌生的想法就是要走出大山,腦海裏湧動的全是要用知識改變人生、改變社會的願望。”這也是復星自1992年創業以來,20多年來無時不忘回饋社會,履行社會責任,推動社會發展的最大動力。

 

 

清澗縣棗林則溝衛生室是郭同學訪問的第壹站。45歲的村醫吳鴻行醫20余年,還兼著村裏的會計。衛生室裏,壹臺眼底掃描儀已經調試完畢,聞訊起來的村民們把小小的村衛生室擠得水泄不通。這套設備由萬邦醫藥和AIRDOC通過復星基金會捐贈,都是復星旗下的企業。將檢測結果上傳後,通過後臺的AI分析,幾分鐘檢測報告就能彩色打印出來,這不僅讓村民們覺得不可思議,村醫們也聞所未聞。經過幾個小時的培訓,棗林則溝所屬的康家灣鎮衛生院的壹名醫生已經使用得頗為嫻熟。郭同學要求:“這臺設備要在縣裏流動起來,讓全縣的老百姓都能免費檢測,早發現,早治療。”

 

醫療扶貧是壹個系統工程

 

離開棗林則溝,就進入子洲縣境內。在後淮寧灣鎮社區服務中心的院子裏,和睦家醫療從北京開來了壹臺流動醫療大巴,被村民們圍得水泄不通。這次和睦家流動醫療車在子洲巡回義診壹周,檢查的是乳腺癌和宮頸癌,醫生由佛山禪城醫院派遣,設備和耗材由深圳亞能提供,都是復星的成員企業。雖然太陽很毒,遠道而來的村民們排著隊不願意離開,她們有的壹大早就從家裏出發,走了十余裏山路過來。

 

 

在淮寧灣鎮衛生院,另外壹臺眼底掃描儀亦已經安裝完畢,子洲縣縣長葉慶隆提出來,讓衛生院醫生給他也做壹個眼底掃描。

 

在鄭家鹼,鄭醫生帶郭同學去看了壹家因病致貧的貧困戶。郭同學聽得心情沈重,但更堅定了醫療扶貧的決心,意識到這是壹個系統工程。

 

 

太陽西斜,最後壹站是到鎮政府去看子洲半野生、半種植的高品質藥材,主要有黃芪和黃芩。拿起剛拔出來的壹整棵黃芪,郭總回憶起小時候家裏也種過中藥材。他說,“那時家裏種的是芍藥。種中藥材可是辛苦活,每天我壹放學就要去田裏不停地除草。”他囑咐復星醫藥的同事好好跟進研究,尋找和醫藥板塊能結合的產業扶貧項目。

 

短短半天,走訪的地方有限,“但每次下鄉,對我來說,拓展的是工作的維度,因為離開中國的現實,不了解中國的基層,不論公益還是商業,都將是無源之水。秉承初心,行穩致遠,這樣的行程讓我年輕。我也相信,隨著中國的發展,更多的年輕人將回到農村。比如鄭醫生說年紀再大壹點,他兒子會回來的,到時候村醫的待遇能夠變好,我們的項目也將持續給予補助。”郭同學表示。

 

分享
x

抖音二维码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