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場新風暴來臨:智能醫療領域變革正在突破圍墻
近幾年,伴隨著智慧醫療的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移動醫療雖然提高了溝通效率,打通了不同的醫療機構信息溝通,但是通過人工智能的壹些手段能夠把互聯互通的數據真正連接在壹起的時候,才能真正為我們的供給側賦能,提高整體醫療診斷水平。
10月30日,由復星和動脈網聯合主辦的
“中國智能互聯健康創新峰會”
在復星集團總部外灘金融中心成功舉辦。
此次會議共開設三個主題:醫療C2M專場、工業+互聯網專場、醫療機器人專場。會議邀請到復星集團領導、行業知名專家、優秀創業企業負責人、資深行業投資人,就醫療C2M、工業+互聯網、醫療機器人發展、挑戰以及成就等議題,分享他們取得的最新進展與成功經驗,並對這壹交叉領域的潛力、趨勢和機遇進行了探討。
復星集團執行董事、CEO汪群斌表示:以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及產品落地是解決現在很多大健康行業問題的關鍵。為此,復星在做三方面的事情:
第壹、在大健康創新技術方面,復星會和優秀團隊合作,通過嫁接復星體系資源幫助其快速成長。
第二、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方面,星際大數據公司作為復星大數據中心,已經擁有金融、健康、地產、旅遊等領域6000萬真實行為數據,並取得了壹些研究成果,同時也與部分企業達成了合作。
第三,復星積極推進與世界壹流醫療人才的合作,通過提供資源上的支持,幫助優秀的醫生來中國開展各種合作並幫助其在中國發展。
汪群斌最後強調,中國其實不缺少醫生,相對缺少的是世界頂尖水平的醫生。復星研發人工智能為了復制醫生能力,引進外國優秀醫生是補充我們的不足,這些都是在解決大健康的核心問題。
動脈網創始人李大韜向觀眾分享了動脈網在信息建構、分類方面的方法論,旨在通過自己獨有的方法為動脈網的讀者呈現事件背後的邏輯,以及未來醫療發展趨勢。
他希望動脈網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和產業人士壹起為塑造新的社會關系和倫理價值、為產業達到新的均衡增加技術維度的支持。
在醫療C2M專場
微醫集團高級副總裁兼CTO胡紅霞表示,現階段微醫是以智能為核心,打造“醫藥險”閉鏈,逐步建立中國式的“家庭醫療”體系。
在人工智能方面,除了與浙江大學聯合成立浙大微醫研究中心外,在中醫領域,微醫取得了很大進展。他們的辯癥論證系統已經應用在400家醫院,智能處方超過150萬次,並制定中醫的醫聯體建設的指導規範。
在工業+互聯網專場
國藥在線CEO王樂天表示,在醫藥電商領域,B2B、B2C針對的目標用戶、行業的特點包括消費者的習慣,其實都是不壹致的。
對於B2B來講,它的作用最主要是供應鏈當中效率的提升,包括在原本物流信息流當中去挖掘壹些更深層次的附加價值,提供更好的選擇,提升毛利,共同成長,這是B2B的自身定位。
對B2C來講,它的成本結構跟傳統的零售差別很大,傳統零售以藥店為例,40-45%左右的毛利,凈利5個點。成本主要是房租水電人工成本等等方面。但電商實際上提供了壹個低成本的模式,它的成本結構發生了變化,不需要這麽多的零售網點,所以不需要這麽高的毛利。
現階段,B2C碰到了壹些問題,因為行業缺乏自律,內部人士互相殺價,紅海品牌集中,價格戰導致這個行業整體虧損,已經走到另外壹個極端。
在醫療機器人專場
談及國產機器人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時候,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復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候增廣表示,中國現在科研實力慢慢的提高,研究人員做的壹些工作越來越接近市場的需求,原來僅僅是做出樣機,現在這些科研人員與醫生、患者、資本的關系越來越近,走向市場的意識也很強烈。
復星醫療技術管理委員會高級副總裁首席運營官劉雨表示:目前中國內地共有達芬奇手術機器人67臺,單機手術利用率全球第壹,並且增速迅猛。2017年最高每周超過600臺機器人手術,這相當於2010年全年手術量。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於2006年進入中國市場,截至今年9月30日,已完成超過6萬臺手術。
手術機器人技術的難點在於是否能夠真正幫助醫生進行高難度手術。因為醫生需要直面病人,手術機器人不能出現延遲,也不能出現絲毫不靈活。他認為目前的手術增長情況反映了醫生很樂意使用這種設備。
復星醫藥總裁助理兼數字科技創新部總經理黃邦瑜表示:移動醫療雖然提高了各種效率,打通了不同醫療機構的信息溝通,但事實上,只有健康數據或者醫療診療數據互相串聯,構築以人為中心的互聯健康生態,才能對健康提升有幫助。此次舉辦智能互聯健康峰會,就在於大家壹起互相溝通、碰撞,尋找線上線下的融合,找到真正的商業落地場景。